不能沒有你

─從少年的語言故事看見與少年間關係與主體

 

實習督導:陳姚文督導    學校督導:王增勇老師

實習生:李

學校: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壹、     故事的開始

  

「少年寂寞孤單的心聲,需要你我的傾聽。

 

 少年無限的生命力量,需要你我的看見。

 

 少年豐富的生命故事,需要被你我看見。」 

 

(黃馨儀,2012:157)

 

那一晚,在電話的另一頭,我的母親後知後覺的問了我一連串的問題:「你都在實習什麼啊?」「青少年?叛逆的青少年嗎?抽菸?打架?喝酒?會不會很危險啊?」我的答案是什麼呢?我想先暫且擱著。先來解釋一下為什麼說我的母親後知後覺。首先,我接到母親這一連串的疑問,其實並非在實習一開始,而是實習已走到了中後階段,而我的父母對於我的實習總是會選在快要結束的時間點,才突然想要瞭解我究竟在做些什麼,當然,他們會有這樣的疑問,也是拜我總是先斬後奏所賜。從大學至今,經歷了三次實習,從成年觀護,到青少年中心,都是我自己的決定,沒有事先的商量與討論,沒有詢問過他們的意見,更沒有徵詢過他們是否同意,或許正因為如此,我才有機會,選擇到一個和自己生活很不一樣的世界裡,去聽見不同的人生故事,今年暑假,也不例外。

 

還好,因為我的先斬後奏,因為母親的後知後覺,我才能夠向母親說出一個最真實的答案。其實,母親的疑問,也是研究所實習以前我自己的疑問,相信或許也有一些人有著與我和母親相同的疑問。因此,藉由這一次的實習專題,說一個特別的故事。它是由四個真實的小故事所組成,但對我而言,在它真實的本質裡又彷彿如夢境一般的不真實。另外,更重要的是,四位故事的主角,全都消失在他們自己的故事之中。

 

透過這個故事,來告訴大家,究竟,我的答案是什麼。同時也讓故事的主角們有機會發聲,有機會看見在故事中的自己。

 

貳、     消失在故事裡的

 

一、成人語言裡的我們

 

(一)      我們叫做「青少年」

 

何謂青少年呢?青少年的英文(adolescence)是來自拉丁文adolescere , ad 的意思是朝向(toward), alesere 則為生長(to grow),而 adolescence 是指人類即將發育成長的階段。所以青少年(adolescence)是泛指個體完成兒童階段後發展至成人的一段時期(梁玉嬋、曾瑞霞,2006)。

 

    在此階段的發展,深受生理、心裡、社會與文化等因素相互影響,因而有著快速性、不穩定性、可塑性、差異性、過渡性等特性。少年們從依賴成人保護和接受成人教導,來達到自我依賴(self-dependence)、自我決定(self-determination)的時期,有著許多內外在的壓力、緊張、煩惱與困擾,縮是短暫過渡時期,卻對少年有著深遠的衝擊和影響(張凱婷,2011)。

 

發展理論

 

    Erikson的生心理發展理論中,青少年時期,屬於角色認定與混淆階段,而Piaget的認知發展階段中,青少年已進入了最後一階段的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s)除了具體思考能力外,也開始會有抽相思考的能力,讓青少年能夠開始運用各種線索或假設,來做假設演繹的推理,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青少年自身也會開是意識到自己這樣的思考能力(林哲立、邱曉君、顏菲麗,2007)。

 

Kohlberg 道德發展理論

 

    Kohlberg(1969)道德發展理論中,青少年位於橫跨了階段三(小學中年級至15.16歲與階段四(高中階段)兩階段,非別屬於與他人一樣、及對社會體制負責階段,此時期的青少年在追求的自我認同中,是透過他人的期待和觀感來認同自我,且開始會思考到自己對社會應盡的義務為和,如何讓所處的社會系統能運作下去(林哲立、邱曉君、顏菲麗,2007)。

 

(二)      我們身體內的惡魔與天使

 

青少年開始走出了家庭,除了受家庭的影響之外,也開始接受學校、同儕、社會等生活環境的影響,甚至這些影響力開始超越了家庭的影響力。少年們開始會學習生活環境的文化,並從中尋求自我的認同,因而開始重視自己的外貌,追求流行的文化、同儕文化、地方文化等等,並發展親情以外的友情和兩性關係等,而形成了青少年獨特的特質趨勢,總歸納為下列幾個方向(天主教善牧基金會,2012;陳李綢,2005):

 

  1. 1.    重視同儕關係
  2. 2.    沉溺網路電動虛擬世界
  3. 3.    速食愛情與複雜兩性關係
  4. 4.    角頭與幫派文化
  5. 5.    官廟陣頭文化
  6. 6.    偶像文化
  7. 7.    流行的行為
  8. 8.    短暫尋歡放縱的生活態度
  9. 9.    毒品藥物濫用
  10. 10.  獨特語言
  11. 11.  偏差暴力

 

除了上述特質外,也開始有學者提醒應注意到少年們的正向特質,而不識只有看到少年們的負向特質,因此針對少年們進行了正向發展的研究,以少年的5C特質為研究方向(Hitti,2005):

 

  1. 1.    對於一個人行為的正面看法。
  2. 2.    自信:整體自我價值及效能的內在意識。
  3. 3.    尊重社會及文化規則。
  4. 4.    關係:與人及公共團體的正向聯繫。
  5. 5.    愛心(或同情心):對待他人的同情心與同理心

 

綜上所述,青少年時期在人生發展階段中,是一個精華發展的時期,受到童年時期的影響,也影響著未來成年階段的發展,此時期的青少年們開始擴大了生活圈,受到更多環境的刺激,也擁有了抽象思考的能力,並在自主與獨立過程中去找尋自己的定位與認同。處在這樣階段的少年們,在他們的身上即可以看的見受到環境與認知的影響所展現在他們身上的特質。

  

二、我們自己的故事 

(一)      黑暗中的影子─沙拉碧的故事 

沙拉碧是獅子王的故事裡辛巴的母親,有著機智與耐性,面對丈夫與兒子突如其來的意外,沙拉碧也很快的從打擊中再站起來,展現沉穩的機智引領王國突破難關。

 

將這位少年,化名為沙拉碧,是因為我從她的身上看見了機智與沉穩就如同沙拉碧一樣,面對人生的難關,她努力的再次站起,沒有哀怨,只有對新生命的期待與喜悅。可惜這些點點滴滴,都是我在她分享的故事裡所看見的,她並沒有看見這樣的自己,在她的視野裡,自己彷彿就是在黑暗中的影子。

 

在黑暗中,一點點的微光看起來都分外明亮,但在黑暗中的影子,即便有了一點光的照耀,依舊不是清晰可見。

 

小小身軀,大大肚子的她

 

透過家訪,我認識了沙拉碧。在家訪之前,看見小烏龜要寫卡片給沙拉碧,心中不免有點疑惑,為什麼小烏龜會特地要送卡片給沙拉碧呢?詢問後,才知道了沙拉碧一開始的故事,驚訝難免,驚訝之餘,更好奇現在的沙拉碧過得如何呢?那一天,我們到達的是沙拉碧與男友小豬目前一起經營的小店,小豬很靦腆,打招呼時,會害羞的笑一笑,沙拉碧很健談,毫不保留的與我們分享了所有的故事。

 

    沙拉碧與小豬,從原本完全無家可歸,到後來無意間發現自己懷孕後,開始想要脫離原本無家可歸,又抽菸打架的生活,想要好好的照顧肚子裡的寶寶。原本不喜歡看書的沙拉碧,開始看了三十幾本有關懷孕與寶寶的書,同時也開始規劃每個月的收入與開銷。小豬則從原本偶爾會對沙拉碧拳腳相向,到現在會幫忙,也很體貼沙拉碧偶爾不佳的情緒。

 

被趕出家門的小公主

 

      沙拉碧在父母離異後,父親再娶,繼母對於沙拉碧的態度一直不佳,後來同父異母的弟弟出生後,沙拉碧的繼母更是希望沙拉碧能夠從家中離開,在原本的家庭中,沙拉碧開始感受不到過去的溫暖,有的只是越來越多的衝突與壓力。最後沙拉碧走出了家門,與男友小豬一同在社區的街頭玩樂嬉戲,也因而變成住在街頭的孩子,無家可歸。

 

    現在沙拉碧依舊還是沒有穩定的住所,但生活慢慢有了重心與目標,也不再是完全無家可歸,而繼母仍舊阻止沙拉碧的父親與沙拉碧有太多的聯繫與互動,父親不太會接沙拉碧的電話,也不太見面。面對這樣的家,沙拉碧說:

 

「說不恨,一定是假話,我很恨她,也很不喜歡她,可是她畢竟還是我的長輩,我現在能做的,就是看到她,即使討厭,還是會點點頭打聲招呼,做到晚輩應該有的尊重,但她對我,沒有做到長輩對於晚輩應該有的尊重,那是她自己不應該,是她的事。」

  

黑暗中的曙光

 

    懷孕七個月的沙拉碧摸著大大的肚子向我們說:

 

「真的要謝謝肚子裡這個寶寶,有了寶寶以後,我們一直遇到好多貴人,現在能夠這樣,都是有貴人的相助,在沒有寶寶以前,流落街頭時,哪裡有什麼貴人。」

  

沙拉碧還與我們分享了,他一位朋友和他說「財富不一定是只有金錢,有些財富是金錢以外的東西」。在聽完沙拉碧的故事以後,我回饋給沙拉碧一句話:

  

  沙拉碧,今天我們第一次碰面,我也是第一次聽到你的故事,在剛剛聽完以後,我想要回你,就沿用剛剛你朋友與你說的話,我覺得,你是一個很富有的人」

  

沙拉碧聽完後馬上說:

 

「我沒有很富有阿,我這麼沒有錢。」

  

我回應她說:

 

「我說的富有不是錢的財富,而是你現在所擁有的這些。」

 

與沙拉碧的第二次碰面

 

  禮拜四時,沙拉碧來到中心,因為前一晚與小豬一同去慶祝父親節後,時間太晚沒有車回新店,在萬華住了一晚,順道來中心,這一次聽到沙拉碧分享了更多以前在父母離異前,快樂的童年趣事,但沙拉碧在話說不斷會說,這都是國中以前的快樂了,再來就是那一段黑暗時期了。當天,看見沙拉碧買了一些娃娃,沙拉碧說,還好萬華沒有很多賣嬰兒用品的東西,要不然我又要忍不住大買特買。寶寶還沒出生,但沙拉碧已經把許多要用的用品都準備好,雖然沒有很多預算,但只要是寶寶的東西,沙拉碧都會買很好的。我和沙拉碧說:「寶寶一定是感受到你對他的愛,才會這麼乖,這麼健康。」

 

  很有緣的是,沙拉碧的寶寶預產期和我的生日是同一天,今年也同樣是龍年。可惜,十一月實習已經結束,於時在結束實習前,我寫了一張卡片,如果可以,我和小烏龜相約十一月一起再去看沙拉碧,並且送給她這張卡片,恭喜她的寶寶,同時也與她分享我一直沒說出口的話,我告訴她,或許她經歷了一段不想回憶的黑暗期,但我也想讓她了解,過去的經驗是形塑現在自己的一部分,今天她的富有,在於她有這些經驗,才讓她比我更像一個成熟的大人。

  

(二)      感情的重量─丁滿的故事

 

丁滿,自信又聰明,是辛巴與彭彭的最佳拍檔與夥伴。聰明與自信是我與這位少年,在唯一一次相遇的互動中,我在她身上所看到的最大特質。可是,我所看到的丁滿,好像把自己的這兩項特質,作為面對現階段,衝撞現實世界的一種武器。然而,當她回到了一個她所重視的同儕的世界裡時,卻很快的隱藏了自己這兩項特質;在同儕、朋友和感情裡,我看見的丁滿,在找尋著一種認同、快樂與安全感,卻也在裡頭迷失了自己,忘記了自己,甚至傷害著自己。

  

丁滿的保護衣

 

電梯的門關上後,原本沉穩的丁滿臉上露出了害羞又緊張的微笑,對著小烏龜說:

 

怎麼辦,我開始緊張了,到底是什麼事情被叫到警察局來…小烏龜你等一下一定要幫我喔,我最近真的很乖你也知道的…我很乖,我已經沒有再亂來的,也沒有再像以前那樣了,早就脫離很久了。」

  

    丁滿緊張心情在電梯裡向我和小烏龜很真實的展露,但下一刻電梯的們一開,丁滿緊張害怕的表情消失了,換上的微笑,是親切堅定的微笑。在偵訊室裡很堅定的回答著警察的問話,很有自信的完成驗尿手續,然後與我們一同離開警局。當下全程陪同在側的我,看著丁滿回話的神情,毫不遲疑地答應驗尿,我完全相信了丁滿的話語。意料之外的是,在走出警局後,丁滿有些擔心又氣憤的和小烏龜說:

  

「應該不會有事情吧…吼!小烏龜我真的不得不說,我最近真的是『衰到脫褲』我昨天去找朋友,正好有人有在抽K,剛聞過K菸,不會就這樣被驗到吧…真是它馬的有夠衰!被驗到又要被念了…而且馬的那個人為什麼要把把我供出來,我已經超久沒有和他聯絡了耶!有夠衰的……哈其實我剛剛也說了一下小謊,怎麼可能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這是秘密喔!」

  

    走出了警局,我又看到了電梯裡的丁滿,最真實的丁滿,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在警局中,面對警察,面對司法的驗尿程序,面對社會法律的世界,丁滿應該是很快很自然的為自己穿上一層保護衣,掩飾著真實的自己,丁滿很聰明知道社會的規則要的是什麼,而在當下,丁滿也用著社會所期待的樣貌去回應這些規則。

 

有自信卻沒有了自我

 

    回到了家中後,丁滿與我們聊了最近的生活,感情的世界。從丁滿的話語中,我聽到的是,丁滿對於自己的外表相當有自信,也思考過自己的未來,有了一些方向與興趣所在。另一方面,在自信的外表下,丁滿重感情,容易心軟,也相當重視與朋友的關係,她雖然對自己有一些自信,但還是期望能夠獲得朋友的認同與支持,同時丁滿的重感情與心軟,讓丁滿在自己的面對自己的感情變得猶疑與混亂。非常煩惱的告訴我們自己現在的情況真的很矛盾又很亂,不知道到底要怎麼決定才好。

 

「我最近真是為這個問題煩惱很久,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和前男友分手了,可是他一直要我複合…你知道我也重感情,又心軟,感覺自己很快就會想要再復合……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還喜不喜歡他…雖然很不爽他劈腿…還是跟我最要好的朋友…可是想到他的好,就還是很想和他在一起……我本來想要對他報復,就假裝和他復合,然後在他愛上我後在甩掉他…就跟他打槍就好了…反正他可以癢我也可以癢……但其實我又怕自己會忍不住也愛上他……他也會打我…可是不知道啦…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還喜不喜歡……」

  

「我朋友都不贊成我複合,她們說要是我復合了就跟我絕交……之前會知道劈腿也是因為另一方是我最好的朋友…最後我也是原諒,我們又變得很好,很多情報都是她和我說的……真的很煩…」

    聽到這裡,我忍不住向丁滿說,聽到她的故事,知道她很重感情,也很在乎朋友對自己的看法,但這個問題我卻沒有聽見,她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還想要這段感情,如果先不要在乎朋友的想法,男友的立場,你自己想法是什麼呢?你對於這段感情的看法是如何呢?丁滿想了一下後說:

 

「我喔…恩……我也不知道耶…我沒有想過自己到底想要怎樣…真的不知道…」

 

    丁滿的重感情,包含了友情、愛情與親情,雖然經常頂撞父親,雖然常常不在家中讓阿公阿嬤擔心,但丁滿對於長輩們還是很尊重,也會用一些小動作或在網路上的隻字片語表達對家人的愛。可惜,在朋友關係中,丁滿從未認真去想過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丁滿看見了自己外表的優點,卻把內在這項重感情與心軟的特質看成是自己的弱點。不知要如何去看待自己的特質,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

 

(三)      媽媽的話─彭彭的故事

 

繼沙拉碧的故事之後,這一次,我聽到的是一個更加震撼的故事。彭彭的故事,讓我感覺到自己真的好渺小。以一個助人工作者的角度而言,在彭彭故事前,我感覺,自己一個實習生,面對這樣的故事,我能做的事情,好像也是渺小的。    

 

彭彭是獅子王辛巴的朋友,壯碩的外表,兩顆尖銳的獠牙,外表看起來或許嚇人,具攻擊性,但實際上,其實是有著一顆柔軟善良的內心。

 

少年彭彭給我的第一印象就和彭彭一模一樣,高大帥氣的外表,一頭金色的頭髮,一開始看似有些殺氣,沒想到在遊戲中,彭彭非常體貼,也會特意照顧女生和年紀小的弟弟妹妹,只要對彭彭有多一點關注與陪伴,他會注意到,也會默默記在心裡,然後悄悄用行動和言語來表示。只是少年彭彭的心不只柔軟,更是有著許多家庭、感情、和成長故事的傷痕。

 

對彭彭的第一印象

 

    彭彭是一個正處於蛻變階段的少年,雖然一些衝動的性格還存留在他身上,但他已經開始會自己去反思,也懂得考量他人的立場,認識彭彭一個禮拜的時間,我發現到他這個蛻變的階段,但是還沒有足夠的力量把原本身上的舊殼,因為他沒有足夠的自信,因此我一直對他是鼓勵的態度,讚賞他在打鼓、出陣頭、和攝影的才能。另一方面,在衝突事件後,看見彭彭走來向我們實習生說抱歉,讓我們難做人,又說其實他有意識到自己的衝動,可能也會對酷樂園裡的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有些離開中心。我回應彭彭說:

 

「我覺得地你這部分做得很好,其實你已經有先考慮到在場的其他人和我們,你也知道自己會衝動所以先離開了現場。」

 

我覺得,彭彭似乎總是會先看到自己做錯了些什麼的部分,還沒有很有意識到自己的掙扎與改變之處,因此我想幫他去突顯自己不一樣的地方。

 

    或許有機會,我還想要有再多一點的嘗試,去討論有一些改變後的彭彭,他想要的是什麼,會改變,一定會有一些想要和背後的想法,只是彭彭自己也好像沒有很清楚,所以現在的狀態和生活還沒有主要的目標在。

 

第二次的激動

 

今晚的彭彭,神智看似清楚,但從他的話語的前後矛盾,時而激動得大哭,時而調皮的搞笑,可以感覺出來,藥物正在彭彭的身體內翻攪,影響著彭彭的思考與情緒,讓今晚的彭彭變得和平常更不一樣,但也變得更加真實。可惜的是,因為藥物,讓我們在今晚看見最真實的彭彭,但彭彭自己好像沒有因為藥物,看見真實的自己。

 

彭彭很傷心的哭著說,他好想好想好想要時間可以重來,回到母親去世以前的時光,真的真的好希望媽媽可以再回到他身邊,如果有媽媽,他今天或許就會不一樣了。彭彭的淚水包含著的是思念、懊悔、自責與抱歉;對母親的思念、對自己現在的模樣的懊悔、對自己辜負母親與家人期待的自責,以及對家人帶來負擔的抱歉。當彭彭在說自己母親以前在生活苦的時候,是如何想辦法用到便當給彭彭與姐姐吃,有餘力時是如何幫助遊民,如何教導彭彭要怎麼做人,而自己在母親去世後,因為朋友、女朋友,吸毒、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不敢回家等等。當彭彭說著這些故事時,我的眼淚也不自覺得一直流,我的眼淚裡,都是不捨;一方面,不捨彭彭的故事,一個年紀輕輕的男孩已經,經歷了人生中大大小小的風暴,嘗到失去至親的痛,另一方面,不捨彭彭在這些故事裡,完全沒有看見自己,忘記去照顧自己那顆善良卻脆弱布滿傷痕的心。

 

 聽故事的當下,我留著眼淚,但不斷的讓自己能夠對彭彭說點話,我用這一段時間以來,我所看見的彭彭,認識的彭彭,來鼓勵他,謝謝他在酷樂園和社團裡的參與及協助;我也告訴他,他懂得為了酷樂園裡的弟弟妹妹,他想要也和我們一樣來陪這些弟弟妹妹,當事件發生時,他想到不要為弟弟妹妹帶來不好示範,選擇離開中心,這些就是他很棒的地方。還有會攝影等等,我很直接地和他說:

 

「彭彭,我感覺到你看見的都不是自己,你要學會去看見自己,愛惜自己,幫了我們這麼多,你有一顆很棒的心,你也總是為他人在想,現在該也為自己想一想。」

 

彭彭反駁我說:

 

「善良有什麼用,什麼都做不到,沒有責任感,答應家人的事情也沒有做到。」

 

我和他說:

 

「其實你是有責任感,你答應家人的事情,你一直都有放在心上,而現在最重要的是,就是去行動,去做就對啦!」

  

「我知道你很想念媽媽,聽到你與媽媽故事,你對媽媽的感情,我相信,你媽媽一定也很愛你,也很以你為榮,雖然你現在看不見媽媽,但就像你剛剛說的,前一陣子你有工作,有一些收入時,你和家人一起祭拜媽媽,你一下就擲出了聖杯,那就是媽媽看見了,他很開心,雖然不在你身邊,但媽媽還是有在鼓勵你的。」

  

或許,彭彭今天剛和女朋友分手,重感情的他,感覺自己對於這段感情付出了許多,還是沒有得到,女朋友答應要一直走下去也沒有做到,而自己因為這段感情,也和家裡有一些不愉快,也一直都沒有再找工作,因此從感情連結到親情,彭彭今晚真的崩潰,彭彭的朋友說,彭彭今天用藥物,有一部份的原因,就是想要把這些情緒宣洩出來。但彭彭自己說是為了要減肥,當下我們都與彭彭說,用藥物真的是不健康的,減肥有許多方式。或許等彭彭藥效退了,還可以再與彭彭說,宣洩情緒是好的,但是要用對方法,不要借用藥物,每個人都需要有情緒的宣洩,就直接表現出來。

 

彭彭當晚唱了「阿嬤的話」一首我自己每次聽每次也都會紅眼眶了歌。唱的時候,彭彭把阿嬤改成了媽媽,我會紅眼眶,是思念起了我的外公外婆和奶奶,但彭彭的眼淚不只是思念,還有很多很多,所以今晚更加促發了我的情緒,真的我變渺小,彭彭這樣的經歷,和我生活了二十幾年的世界所看見的經歷實在差太多。  

 

  而當晚,我也只能拍拍彭彭的肩膀,想辦法用些言語,告訴彭彭,我們都看見了他,但重要的是他要看見自己,且去行動,讓彭彭學會愛自己,不要再做傷害自己的事情。只是我不知道,言語的力量可以有多大,至目前為止,我感受到的還只是渺小的力量,心中只能期待,我們的言語,只是像顆渺小的種子,雖然渺小,但是是會發芽,茁壯。

  

   第三次的前進與停滯

 

    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與彭彭相處。那一天,電梯一打開,差一點認不出是彭彭。彭彭把頭髮剪掉了,然後開心又帶有點小失落的告訴我們:

 

「我找到工作了!那天真的很謝謝你們,從現在開始我沒辦法常來中心了,因為我的工作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有點捨不得,我會盡量有辦法就來的!」

 

    一聽到彭彭說他找到工作了,我興奮的和他說了聲恭喜,並且在內心裡為他大聲歡呼,開心雀躍。沒想到,那一晚,所有實習生一同陪彭彭留著眼淚,大家對他的話語,彭彭真的都聽進去了,很開心看到了彭彭付諸行動改變的第一步。

 

    夜晚,在外展時再次遇到了彭彭。彭彭躺在學校的司令台上,和下午愉悅的心情相比,彭彭神情顯得有些哀傷。看見我和小烏龜,也只是淡淡地打了聲招呼,看見彭彭的狀態,就知道又有一些心事悄悄爬上了彭彭的心頭。不出所料,彭彭正在思念前女友。面對感情,彭彭依然執著,還是被重感情的個性所困,雖然找到了工作,開始想要實現一點對自己的期待,可是在感情這一關,卻還是困擾著彭彭。

 

    那一晚,在星空下,彭彭在難過的情緒中,還是參與著我們的宣導活動,我和另一位實習生,拍拍彭彭的肩膀,告訴他要走過來,或許這時候可以聽一些愉快的歌曲,讓自己心情好一點,於是另一位實習生拿起了彭彭的手機,找了彭彭手機內,幾首輕快的歌曲,我們一同聽著歌曲,一同鼓勵彭彭,彭彭稍稍露出了短暫的笑容。看見這短暫的笑容,我和彭彭說:

 

        「這樣就對了,我喜歡你笑,要多笑一點,真的!」

 

    彭彭一直與我們待到外展結束,然後才揮手道別。就在星空下,結束了今年暑假,最後一次陪伴彭彭,聽彭彭的故事。我偷偷的在心中又許了一個願,希望哪一天,在與彭彭不期而遇時,我可以看見的是彭彭找到面對感情問題的方法,把自己重感情的特質,化作一股新的力量,就像彭彭的媽媽一樣,在困境中,讓自己的這顆心發光,溫暖身邊的角落和自己。

 

三、其實在這裡

 

(一)真正的我

 

透過沙拉碧、丁滿與彭彭的故事,在故事裡,我看見了他們身上特質是:善良、樂觀、聰明、重感情(親情、友情、愛情)、講義氣(詳如下表一)。而許多時候,他們也因為這些特質,削減了他們的自信、他們的活潑,以及他們應該被看見的真實自己。

 

表一 人物特質

 

人物

特質

共同特質

沙拉碧

嬌小可愛的外表、開朗、樂觀、細心、被迫提早成熟,內心仍住著一個小公主。

n   重感情(親情、友情、愛情)

n   聰明

n   熱情

丁滿

對外表自信、善於交際、大方活潑。

彭彭

貼心、溫柔、講義氣、高大帥氣的外表。

 

作者自行整理 

其實,不僅是故事中的三位主角,在兩個月實習的期間,我與許多的少年相處互動,在他們身上,我看見了許多上述的特質,青少年們生理快速發展之際,同時間也被迫著要開始變得成熟負責,然而在他們心中,還是充滿著童年時光的種種,只是在外表上,不再被他們自己或他人看見童稚的這一面。另一方面,在少年們看不見自己的同時也就忘了要把這些天使般的特質好好發揮,反而讓這些特質變成了他們自己心底的惡魔;在重感情之際,忘記了自己,沒有了自信,在善良溫柔的同時,感覺自己軟弱,沒有責任感,在樂觀的同時,感謝的是他人,而不是曾經努力不放棄過去的自己。而身旁的人、關注他們的成人們,以及陪伴在他們身旁的人們看見的就是他們身上的惡魔們:玩樂、膚淺、衝動、逃避退縮、藥物濫用、暴力等等。

 

聽完了他們故事的我,寫下了這些故事,找到了藏在故事裡真正的主角們,看見了他們身上的天使。讀完故事的各位,是否也能夠從故事裡去看見他們惡魔背後被遺忘的天使呢?

 

(二)我在這裡

 

Kohlberg(1969)所提出的道德發展理論中,青少年時期的道德發展位於認為自己應該要符合他人的期待,因為別人滿意,才能滿意自己,以及漸漸也認為自己應該要實現對於這個社會應負的責任。

 

實際上,在沙拉碧、丁滿與彭彭的故事中也可以清楚看見,三位少年們,他們重視的感情,其實不只是友情與愛情,更是包含了親情,因此雖然少年們正嘗試要走出家庭到社會當中,同儕影響力也漸大於家人的影響力,但其實在他們內心中,就如同Kohlberg道德發展理論所闡述的,他們重視所有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要符合他人的期待,他們才有辦法看重自己,如同丁滿在面對自己的感情決定,她需要尋求同儕的支持。同時少年們也不完全是遊戲人間的狀態,真正在他們的心中,也開始找尋著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的價值與位置,思考自己的義務與責任,只是有些少年欠缺的是實現的行動力,就像是彭彭想要為家庭做些什麼事情,卻總是在自責中而沒有行動。

 

因此,從少年們的故事中,我看見在他們的腦海裡,有著三個齒論在旋轉著(如下圖一),代表「自己」的這個齒論是最小的齒輪,它與與最大影響力的同儕/朋友的齒輪往往朝相同方向旋轉著,但還有一顆家庭與社會的中間尺論,朝著相反方向旋轉,這三顆齒輪就在少年們的腦海中,困難的尋轉的,相互影響的彼此的運轉。

  

參、     兩個的相遇

 

「沒有關係有了關係,有關係變成沒有關係。」

 

(劉柏傳,2012:56)

 

    個人與自我的關係、自我的形象和自尊,皆影響著個人與他人關係的建立(Hennessey,2011)。因此,關係的建立,可以說是一種互為主體的過程,服務提供者與服務接受者之間,相互看見、理解與信賴(劉柏傳,2012)。個人如何與自己相處,其實也就影響著個人與他人相處互動的模式。但在這兩個月期間,有一個人,努力的去打開了眼睛,想要去認識一個新的青春故事,卻在當中,忘記了最初所持有的好奇心,然後忘記了與自己相處,看見自己在這些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科書裡的「建立關係」是制式的步驟與方法,而在實務的場域裡,「建立關係」是社會工作的「藝術」。一門永遠變化多端的「藝術」。每一位社會工作者在建立關係上,就如同不同的藝術家,每一次的關係建立,都是一次擁有自己風格藝術品的產出,變化多端,又有著獨特的風格。

 

    我和少年,是兩段不一樣青春故事的相遇,因此十幾年前的我,和現在的少年們就好像是沒有關係的人,但十幾年後的我,和他們有了很多的關係,在關係中,我找尋著與過去的自己與現在的少年之間的關係,然後在迷失過後,終於找到了出口,我和少年終於有了機會成為可以說「沒有關係」的分享與聆聽的關係互動。

 

一、乖乖牌的時光機器

 

「我…沒有叛逆過,我…沒有衝撞過。而在這裡的我,回到了一個自己曾經經歷的歲月,卻是未曾經歷過的一切」

 

這段話,是在青少年領域中幾個月的實習下來,一直存在於我心底的聲音。進到研究所後,才開始深入的去了解青少年們,與少年們互動,過程中也充滿挫折與壓力,但卻也因為這些總總,讓我發現了對於助人工作的熱忱,社會工作者的熱度。因此在萬華少輔組的期中實習後,我繼續選擇了西區,想要繼續接受挑戰,繼續去感受這些溫度。

 

但不同的是,當我有更多的機會與少年們實際互動和相處,我越是發現更多新的困境,在青少年外展工作手冊上提到,與青少年的互動需要的是敢衝、不怕生、臉皮厚,但這些我都沒有,與少年們因為選擇不同的成長道路,因而也少了許多共同的話題,我與少年處在一個長遠的關係距離,在這距離中,我選擇先打開自己的眼睛,觀看與認識一個自己未曾經歷過的青春歲月。

  

二、沉默的獅子王

 

「陽光、小雨與葉子都是青少年眼中的好社工,陽光開朗健談…小雨和善婉約,總是笑容可掬…葉子年輕有活力,與青少年相處有如哥兒般」

 

《街頭遇到愛─青少年外展工作手冊》

 

    辛巴是一隻沉默的獅子王,小雨,就是辛巴在青少年工作中的別稱,可是一開始的辛巴真的不知道,原來小雨也是青少年眼中的好夥伴。因此在過程中,辛巴也失去了自我,失去了進入青少年的動機與熱忱,與少年們一同消失在自己的故事之中,看不見少年給予自己的正向回饋,看不見自己做了些什麼,更別說要把眼光放在少年身上。

 

    迷路的獅子,還好還有周圍夥伴的提醒與建議,漸漸的,辛巴終於不只是張開眼睛,還開始找尋自己在與少年相處上的模式與發揮小雨的能力與特質。

 

因為與少年有著不同的成長背景,有著不同的特質,也為了能夠真實的與少年互動,認識以及從當下情境中與少年相處,因此辛巴運用的方式,在一開始會有很長的一段沉默時期,在沉默中去看見、觀察,然後做準備,過後才開始真正出擊(如下圖二)。

  

圖二 辛巴與少年的互動模式 

 

(一)看見

 

辛巴用眼睛與耳朵去看見少年的行為聆聽少年的語言與故事,從中去了解自己與少年的差異,認識少年的語言與文化,如:去聽見沙拉碧、丁滿與彭彭的故事,讓自己也能夠融入在他們的故事中

 

(二)觀察

 

在每一次與少年的互動中,或許辛巴的反應不大,回應不多,但其實辛巴把少年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裡,辛巴不習慣以一連串的問句去詢問少年的事情,而總是等待少年自己的分享,因此,除了少年主動的分享,辛巴會從其他少年的語言與行為去發現少年需要的協助與藏在心中的秘密。

 

舉例來說,有一位少年,無論在哪裡唱歌,都會點「阿嬤的話」這首歌,一首自己不太會唱的歌來唱,歌在播放時,少年不一定會唱完全程,但每一次點這首歌,是少年每一次的堅持。於是辛巴感覺到從歌曲與歌詞中感覺到,少年對於阿嬤或許有著一份特別的情感,就是這份情感讓少年有了這樣的堅持。

 

另一方面,辛巴也從聆聽與觀察中,去看見少年們的特質,以及少年們自己忽略的特質,在運用這些觀察與看見,來發現少年的需求,就如同在彭彭的故事中,辛巴看見的是彭彭的才能,只是少了一些行動力;丁滿則是因為太重友情,而在當中忘記詢問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

 

(三)準備

 

小心謹慎的個性,讓辛巴喜歡總好事前規劃與衡量後,在付諸行動,因此在真正開始出擊,與少年說話和互動以前辛巴會先做好一切的準備,找到時機、以旁敲側擊的方式切入主題、說出自己的觀察與猜測,然後最後是最好被打槍的心理準備後才會開始行動。

 

舉例而言,有一位在中心裡,辛巴發現了有兩名少年原本關係密切,但當天的兩人卻如同陌生人,一定有事情發生,辛巴在心中猜測著,於是找到了一個食堂的吃飯時間,做好少年冷漠回應的準備,走到少年旁邊,小聲地說:「我發現,今天你怎麼都沒有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玩呢?」分別與兩位少年都詢問過後,確認自己的猜測與少年的想法實際是如何,才開始想辦法創造兩位少年可以有溝通誤會的機會。

 

以沙拉碧的故事而言,辛巴一開始非常安靜的在聆聽故事,從故事中看見沙拉碧的樂觀與努力,然後藉由沙拉碧自己分享朋友說的話,來回饋沙拉碧,告訴她,辛巴看見了她的「財富」。

 

(四)出擊

 

辛巴的出擊方法,主要是以說的方式,屬於小雨的辛巴沒有太陽的活潑外向,也不會有葉子與少年產生哥兒般的感情,一起打球或瘋狂,有的是言語的招呼與關懷,或者是卡片中的文字。因此如同下圖三,行動雖然是重要的核心,但卻是當中暫最少比例的一部分,最多的是言語和文字,辛巴也期望,還能再找到發展行動的方法,如:桌遊。 

  

三、翻滾吧!辛巴

 

郭乃揚(1997)指出,「群組工作」是外展工作的一種處遇方法,所謂的群組,是指街頭少年在街頭遊蕩活動時,常以群組方式聚在一起。而社工員到這些少年常聚集的地方,一人或一組的方式分散到少年群中進行談話與互動。由於少年種同儕關係,而團體本身就是一種具有社會化影響的媒介,因此以團體的方式來進行處遇工作,觀察團體特性、生態與互動模式,找尋介入方法(蔡慧敏,2012)。

 

而在實習這段期間,辛巴看見的,是群組工作運用於西區絕大多數的重點工作中,如:酷樂園(中心提供少年遊戲互動的場地)、外展等(如下圖四)。

  

圖四 西區少年中心群組工作的運用

 

    群組工作對於辛巴而言,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工作方法,讓辛巴能夠透過其他不同工作類型夥伴的協助,炒熱互動的氣氛,減少沉默的時間,增加思考的時間,與開啟更多的話題等等。但仍需要克服的限制是,需要提醒自己不要靜止在觀察中,同時相較於其他夥伴,可能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與少年建立關係,並且要想辦法在群組中抓準時機,發出自己的聲音,以免變成了一個旁觀的觀察者。

 

    群組工作、桌遊、影片等等是辛巴在看見自己的特質,了解自己工作的模式後發現可用的方法,這些方法在這兩個月的期間,實際運用上仍有許多可以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兩個「我」的相遇,是現在的我再次遇見過去的我,是消失在故事裡的我,與少年的「我」相遇。過程中,我看見了消失的少年們,而少年們讓我在關係中找回了自己。

 

肆、     夢醒之後的現實

  

故事最後,我的答案

 

    從媽媽一連串的問句中,我知道媽媽腦海裡的想像是什麼。事實上,在我們家中,我和弟弟兩個小孩,認真說起來,都沒有經歷過所謂的「叛逆期」,我們的成長一直都是很順的走在社會價值期許的這條人生道路上,偶爾有的叛逆就是頂嘴、沉默和走父母期望以外的學科領域。所以媽媽的對於我們這一代青少年的認識,絕對不是從我和弟弟身上親身經歷的,應該絕大部分都是聽來的。

 

    我希望媽媽也能和我一樣,真正去認識這些少年,所以我盡量用母親聽的懂的語言,來告訴母親,我所認識的少年是一群怎麼樣的少年,我的答案是:

 

 

    「他們不是只有可怕,他們有很多可愛的一面是不被看見的!」

 

    「他們其實比我擁有還要多的『財富』。」

 

    「他們是故事中消失的主角,是更需要被看見的主角。」

 

    「他們不是叛逆,而是選擇了另一條更難走的道路。」

  

    所以,在人生的發展階段中,青少年們正在經歷一段「青春期」在這段期間,生心理開始有了巨大的成長與改變,青少年們所面對的是生理、心理與外在環境的交互影響,因此他們開始會衝動、開始尋找自我認同、開始找尋情感與親密關係,開始試著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可以說,青少年始於生理而終於文化(黃玟珊,2011;張凱婷,2012)。但這些過程,並不應該以「叛逆」一詞概括而之,而在報章雜誌、電視新聞媒體上的報導,只要是關乎少年的新聞,絕大部分也都是負向的報導:飆車、打架、霸凌、用藥(吸毒)、欺負遊民等,彷彿「青春期」與「叛逆期」就是一個恆等式。但實際上這樣的等式是不應該成立的,就如同前述的幾項故事,在實務的場域裡,真的可以看見的是每個少年外顯行為背後有一些值得被理解與看見的故事(劉柏傳,2012)。

 

青少年們正在經歷的應該是一段發現之旅,從思考「我是誰?」「我和別人有何不同?」、「我可以做什麼?」「我該做什麼?」的過程中來發現自己,找到自己個人獨特的風格與未來的道路(黃玟珊,2011;張凱婷,2012;李孟儒,2012)。因此我想,青春期其實是應該是人生當中最無拘無束的一段「夢遊時期」。

 

所謂的夢,就像一個故事大師,說著千百個故事,有人在夢中擁抱自己的夢想展翅飛翔,有人在夢中回顧過往。有時候在夢中展現的是真實的自己,有時候在夢中展開的是一段現實生活無法實現的冒險,就如同佛洛伊德所說的,夢的本質即是個體欲求之滿足;榮格說,夢是心靈的療癒妙方,未人生指引方向,帶來能量。阿德勒認為,夢的主要內容,其實與夢者清醒時所關注的事情、生活作風有所關連,夢驅使個體追求卓越,突破現實生活中的困境與難題(黃玟珊,2011)。

 

    而青少年們這一段青春時期的冒險旅程,就像在夢境裡一樣,脫離了兒童時期的少年,在找尋著自己的一片天空,在跨入成人階段以前,用青春與勇氣衝撞現實體制,挑戰現實的社會,這個時期的少年們,比兒童多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增加了一些批判性,這個時期的他們,還沒有社會與現實中的許多壓力,他們仍舊可以保有兒童時期的想像特質,他們的人生方向還沒有固定,還有許多可以選擇的道路。就如同夢是現實世界的轉換,真實卻又充滿各種可能性,青少年們就是透過夢遊,來找尋自己未來的人生,發現自己是誰。過程中,受到了許多潛意識的影響,這些夢遊的故事裡,都是少年們的影子,而少年們卻沒有發現自己是夢中主角,而只是在沉睡中,展現真實的自己。這才應該是你我所共同經歷或正在經歷的青春歲月。

  

送給青春的故事

 

謝謝少年們給了我一個如夢般刺激又美好的夏天。就像一篇精彩的冒險故事一樣,最後一次的實習,我成為了故事的主角之一,也和故事裡的主角一同在過程中經歷了許多波折;迷失了自己,又再度找回自己,然後從疑惑、壓力、堅持、放棄,接下來奇蹟般出現了轉折,最後找回希望。可惜,就像大部分美麗的童話故事般,在王子與公主幸福快樂後,故事就畫上了句點,讀者們只能自己想像所謂的幸福生活是什麼。而我也在找到希望後,似乎正可以與少年們幸福的繼續我們的故事時,兩個月的時間,將我們的故事畫上了句號。

 

    我捨不得這個句點的出現,我希望這樣的故事會再有一部更佳精彩的續集,延續這個故事的精神,即便在變化萬千的未來中,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會在相同的道路上奮鬥著,還是希望自己不要忘了這個故事裡我和少年們的一字一句、少年們故事的溫度,以及我自己對於助人工作的熱度。更重要的,就像專題一開始的那一段引文,有更多的人能夠看見這個故事,甚至也能夠讓少年們來讀讀這個故事。

 

所以這一次的專題,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嘗試。沒有太多的文獻報告,只有簡單的幾個理論,這些理論和文獻,對於專業工作而言是在熟悉不過,對於絕大部分的讀者來說,或許也不是什麼非常專業難懂的理論,甚至雖然不是在相同專業領域可能也略知一二。我就是希望透過這些大家熟悉的簡單理論來襯托出少年們真實人生故事的重量,期望讀者們在看的不是一份專題,而是一個真實的人生故事。我努力以輕鬆的方式,以帶有感情的文字,來說這個簡單卻又容易被忽略的故事。而這就是少年們在這兩個月裡教我的,在看似遊戲人生的成長歲月裡,其實有許多內心的故事與聲音,被人們,被自己遺忘了。

  

伍、     參考資料

 

一、書面資料

 

李孟儒(2011)。少年未升學未就業經驗的意涵:生命歷程理論觀點。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主編(2012)。街頭遇到愛─青少年外展工作手冊。臺北市:天主教善牧基金會

 

林哲立、邱曉君、顏菲麗(譯)(2007)。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臺北市:雙葉。

 

(Ashford, B.J &LeCroy, C.W &Lortie, K.L,2001)

 

張凱婷(2011)。搖滾樂手玩團經驗與自我認同─以「1976」 樂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玟珊(2010)。夢與飛翔的力量─非行少年讀夢團體之初探。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黃星儀(2012)。街頭遇到愛─青少年外展工作手冊。臺北市:善牧基金會。

 

陳李綢(2005)。個案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梁玉嬋、曾瑞霞(2006)青少年生涯發展服務培訓計劃教材套。香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蔡慧敏(2012)。外展工作初期:接觸技巧與關係建立方法。街頭外展遇到愛青少年外展工作實務研討會(頁50-62)。臺北市:天主教善牧基金會西區少年服務中心、新北市蘆洲少年服務中心。

 

劉柏傳(2012)。外展工作初期:接觸技巧與關係建立方法。街頭外展遇到愛青少年外展工作實務研討會(頁50-62)。臺北市:天主教善牧基金會西區少年服務中心、新北市蘆洲少年服務中心。

 

Hennessey, R.(2011)。The theoretical bases of relationship based social  work. Relationship Skill in Social Work.  Los Angeles:SAGE.

  

二、網頁資料

 

Hitti(2005)。讓青少年喘口氣吧!太多研究只注意青少年的痛苦忽略正向特質。臺北:國際厚生健康園區。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9月12日,網址:http://www.24drs.com/webmd/chinese_t.asp?who=1053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