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學生:臺大社工所洪正芳

機構督導:黃馨儀督導

學校督導:傅從喜老師

不看離終點有多遠,看離起點多遠

    實習結束只是一個空間與時間上的暫時停頓,但真正的整理在這時候才開始。進到西少實習前我很明確的知道因著先前在公部門從事保護性社工的經驗,我習慣依循一定工作程序與步驟而進行工作,也知道在個案處遇工作中缺乏彈性是自己的限制,所以我想要來西少學習以社區工作為基礎下,如何推行團體與方案工作,也希望透過實習期間的觀察與實作讓自己成為一個更有彈性的助人者;而我也知道西少對於「人」個別差異的尊重與「正向眼光」及「復原力」的重視,所以我帶著一些自覺的了解與期盼達成的目標而來。

    但慢慢的我發覺改變的歷程其實不容易,看見了並不代表能做到,我原本以為我知道在西少要練習與學習彈性與正向眼光,但發現似乎過往問題導向的訓練如影隨形跟著我,尤其在那些從我們經歷社會工作教育建構下以及實務經驗堆疊而成的「問題視角」與「專業工作流程」中;但在這裡看見助人者將善牧「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的價值內化至自己身上,尊重個別差異與價值,讓少年們看見自己的價值與光芒,而不把問題立即性的改善置為工作首要重點,而是讓少年在陪伴過程中獲得更多資訊與能力為自己做決定。這樣的看見與發現自己似乎在此時無法做到確實讓我感到挫折,而這些挫敗也源於我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究竟我是一個沒接觸過少年工作的研究所實習生,或是我是一個有一些其他領域工作經驗的社工,雖然二個角色其實都是我,但在意他人評價與眼光的自己在實習過程中常對自己的定位感到困惑,所以在看見與實踐的路途上也多了些迷惑與徬徨與對自我的質疑,我慢慢理解了看見不代表能做到這句話,這的確是一段需要持續看見並持續前行的路程。

    在這裡看見了許多助人者與服務對象走向「互為主體」的歷程,以正向眼光看待每個服務對象,在陪伴過程中讓少年也一起對自己切身相關議題參與討論與計畫亦讓少年看見自己的優勢與能力;這是我在先前工作經驗中很難看見與體悟的,許多時候我們標的了服務對象的問題而以專業的眼光來寫下處遇工作目標與方法,助人者以專業為名逕自規劃了服務對象的人生但少了服務對象為自己作主的意見,這也都是因著看見了西少而來的對過往自己經驗的一些對照與反思。對我而言實習最大的收穫是對於問題視角的扭轉讓我在與少年互動時看見了許多屬於他們的能量與光彩,與看見高標準與要求完美的自己,從一次次突發狀態裡的嘗試讓自己練習,其實犯錯也不會怎麼樣的鬆動與彈性,或許我不敢說我學習或轉變了多少,但比原來那個問題取向與要求完美的自己多跨出了幾步,或許離終點還遠著,但至少我已經離開了起點正在持續的路上。雖然表定實習課程結束,但對我而言卻是關係的展延,期待自己能持續轉化為一個有人味的社工,未來再回到工作職場上能持續帶著尊重「人」獨特價值眼光,將我所學習與認同的精神開枝散葉在不同的網絡系統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