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期中實習總報告

實習單位:台北市西區少年中心

實習時間:105 2 月至6

學生 劉心穎

一、 實習內容與專業成長

酷樂園、夜間社團與方案設計

實習中有許多時間在酷樂園上,中心在學期間每週一到四下午四點到晚上

七點為酷樂園開放的時間。附近學校的少年放學後會來中心使用器材,包括電

腦、KTV 室、wii、桌球等,或者來中心找社工和實習生聊天。而「食堂時間」

則是酷樂園重要的活動,我們會和少年一起採買食材、準備晚餐,然後就像家

中的晚餐時間一樣,大家聚在一起吃飯、聊天。

酷樂園是實習生與少年認識彼此的大好機會,還記得實習第一天督導講完

實習規定後,我就被丟到酷樂園。當時完全不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也不認識

少年,就這樣硬著頭皮和少年搭訕、自我介紹。然而一開始的尷尬,也隨著交

流的頻繁,越來越熟稔,看著少年從把我當作「怪人」到後來願意和我分享喜

怒哀樂,過程很有成就感以及滿滿歡樂。儘管當時認為自己被「放生」,但現在

回過頭來看這一段過程,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習,學習從零開始和少年建立

關係,學習除了和少年關係緊密外,如何在談話、互動中工作。

酷樂園時間也會安排實習生帶領夜間社團、宣導或會員大會等活動,在實

習中我設計帶領一次夜間社團「布朗尼要怎樣」(布朗尼製作)、一次消防宣導

闖關活動、搬新家活動─自己的西少自己設計、會員大會暨四、五月份慶生

會,以及實習生結業式。

每個方案都經過活動設計、執行與檢討的過程,我覺得能夠這樣完整的學

習非常幸運,了解到活動設計理想面與現實面的差距,最後的檢討則幫助我們

回顧整個活動,並提出改善方向。這些過程中,社工總會問我們活動結果是我

們當初預期的嗎?有沒有達到目標?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設計是不是忽略了最

核心的參與者,往往以設計者的角度去思考活動,然而真正參與的是少年,應

該從少年會喜歡甚麼、少年的需求等面向去設計活動。另外,也常常被社工提

醒,所設計的活動是自己覺得好玩的嗎?若連我們都覺得不好玩了,少年又怎

麼會覺得有趣?這些檢討與提醒幫助我思考活動設計的兩個面向,分別是從服

務使用者的角度出發,以及設計者對自己活動的自信;兩者的思考幫助我們設

計出更完整、全面且吸引人的方案。

個案會談與群組會談

實習中並未獨立接個案,卻有許多機會跟著督導一起進行會談、校訪和家

訪。我所接觸的個案有中輟、小媽媽、毒品犯及司法轉向安置少女,由於期中

實習時間較暑期實習長,也因此可以看到個案在這四個月的改變。

個案會談是我覺得在實習過程中與諮商所學的晤談最像也最不一樣的工作

方式。可以在個案會談中看到許多個別諮商的身影,有著類似的談話技巧、目

標,然而同樣都是個別會談,卻有著不一樣的工作氛圍與方式。與諮商比起

來,社工的晤談有更多的彈性與空間,以會談場地來說,不只侷限在會談室,

中心、排球場、法院、便利商店…只要想的到且少年能夠接受的地方都可以是

社工晤談的場地;會談過程也較不目標導向,有的時候甚至就和少年聊天、講

八卦、玩遊戲度過45 分鐘。更特別的是,督導就這樣帶著我和少年會談,這與

我過去所學一對一的個案會談方式相當不一樣,而少年似乎也很習慣實習生的

加入並不抗拒。我想少年會有這樣的接納與理解,服務關係中一定已有相當的

信任基礎才可以做到如此!

在這些參與的個案會談中,我發現「關係」是社工的工作重點,社工並不

會太快訂下會談目標,會談花了許多時間在和少年建立關係,以及獲得少年信

任。很幸運地其中一個個案剛好是新接案,實習過程中也看到社工與個案關係

對於整個會談的影響,隨著越來越緊密,個案從一開始話很少、不願分享,到

後來會主動約社工會談,主動和我們分享他的近況。社工對於少年來說,逐漸

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所有的工作發酵,也是從關係開始,「關係導向」的社

會工作,聽起來很理想,卻在實習過程中扎實地看到它的運作方式以及效果。

除個案會談外,實習中亦參與許多群組會談。群組會談是中心的一種工作

模式,有別於個案工作一對一,群組會談採多人會談方式,有時是一個社工和

兩個以上少年會談,有時是兩個以上社工和一個少年會談,有時則是兩個以上

社工和兩個以上少年(大多是多對多:多位少年和多位社工)。群組會談並不局

限於特定情境或環境下,而希望透過在少年熟悉、自在的場域下進行,有可能

是在外展據點如少年家中、咖啡店等,透過多人的互動,增加對話的廣度與深

度,也能透過對話情境觀察少年間的互動,也幫助社工更加了解少年狀況。而

社工也利用自身不同的特質去服務少年,讓少年感受到不同的刺激。

我認為這樣的工作方式很符合少年的生態,在青少年時期同儕對他們的影

響力很大,而比起一對一和社工互動,少年可能因為尷尬或彆扭而話少,在群

組會談的情境中少年在自己熟悉的朋友面前較能分享,也能看到少年間的動力

以及互動方式,很像團體工作的效果,但卻和團體工作有特定目標、固定時間

聚會不同,群組會談有時容易淪為閒聊、無目的的談話,然而,相比下,群組

會談卻是在一個更為開放、自然的環境下。在實習中也觀察到它是建立及促進

關係時重要的工具,例如對實習生來說,我們能透過群組會談快速認識少年,

也讓少年認識我們,而透過不同社工的參與,對話也能激盪出不同火花,同時

也能透過這樣的方式學習社工的工作模式,對我來說是很棒的學習。

外展工作

每週二、三晚上是中心固定的外展時間,中心所服務的外展區域有中正區

和萬華區,我所參與的是每週三的萬華區外展服務。

外展工作是來西少實習最期待的事,過去在學校就已耳聞西少外展的發展

悠久以及特殊,對於外展工作,西少有自己的定義:「青少年外展工作是由社工

員主動到青少年經常流連聚集的公共場所(例如,撞球場、網咖、公園、漫畫

店、街頭、遊樂中心等),與青少年接觸並建立關係、與他們在一起感受他們的

感受,以找出青少年問題的癥結,並將社會資源透過社工員的主動出擊帶給我

們所服務的對象。在工作方法上,外展服務是結合了個案、團體、社區工作等

方法,根據青少年所遭遇的問題,進行積極主動的處遇,針對這群社區內潛在

案主群提供福利服務。」

對於外展工作最直接的學習就是它的主動性,有別於酷樂園、夜間社團或

少年當家這些服務場域在中心的活動,外展由社工主動在社區裡找少年,在這

學期中,我們從最一開始去東園國小、少年小0家、惜緣社,到後來變更據點

到大理國小、少年00家。「哪裡有少年我們就去哪裡」是我在這些過程中的體

悟,還記得有一次騎車經過全家便利商店看到有許多少年聚集,我們便停車進

去和他們聊天。

少年第一次看到我們時通常會覺得這些人很奇怪,有時候根本不搭理我

們,但隨著逐漸習慣每個禮拜三我們的出現,少年甚至會自己打電話給社工詢

問甚麼時候要來、今天怎麼沒看到人,這也讓我學習到外展工作「定時定點」

特性的目的,讓少年習慣社工的出現、逐漸了解到社工不是壞人。對少年而

言,社工不再是「那群只出現一次的人」而是「每週出現在我生活中」的角

色;而少年也從一開始的抗拒,到後來社工成為他們分享、傾訴的對象。

不只是少年,我也在這樣每週外展以及開會的過程中逐漸了解萬華少年複

雜的生態,了解少年與少年間複雜的關係,也漸漸的能在少年出現時叫出他們

的名字

另外,在外展工作中,我們不只是每週去找少年聊天,還會進行外展宣

導,我設計了二次宣導,分別是毒品以及打工權益。外展宣導對我而言是個挑

戰性很高的任務,首先是外展場域的限制,不同於中心宣導在封閉的空間裡,

外展的場地可能是在操場、麥當勞或少年家,宣導時少年隨時會被場域中其他

事物吸引;再來是外展少年的特性,社工常常告訴我們中心的少年是「可愛動

物區」,而外展少年則是「猛獸區」,少年的狀況比起中心少年更難掌握,對於

活動的反應也更直接。有鑒於以上的原因,我在設計宣導時希望能朝快速、有

趣、吸引人的方向設計,但要如何把生硬的宣導變成有趣的活動真的是一件很

具挑戰的事!幸好最後結果都還算順利!

外展宣導是把觀念、資訊,甚至有些無聊的訊息透過好玩、有趣的方式讓

少年了解,甚至進一步開啟他們對於這類議題的關注;除了這項功能外,在實

習中也發現宣導是一個拉近和社區居民關係的機會。在宣導時,附近有正在運

動的民眾,有爸爸帶小孩、阿公阿嬤吃飽飯來走路,我們在宣導時,也吸引了

他們的注意。印象深刻的是爸爸帶著小一的兒子來參加宣導活動、阿公湊過來

看我們在幹嘛,甚至因為少年有趣的回答而哈哈大笑。這些「非少年」人物的

加入,讓我感受到宣導的魅力以及另一項延伸意義,而同時也看到社工如何和

社區居民介紹西少、拉近關係,如何和社區居民工作。

看著這樣的互動很感動的,平常雖然會固定出現在大理國小操場,可是卻

可能從來沒互動過,甚至這些人可能是對少年持較負面的態度,這樣不同世

代、文化,看似互不交集的群體,因為外展宣導而有了交流、認識,即便他們

可能往後也不會有互動或交流,但當下因為對方舉動而哈哈大笑的畫面,到現

在還在我的腦海中,很真實的人與人互動,沒想到外展宣導亦可作為與社區工

作的媒介。

而除了每週外展以及宣導外,我們很幸運地能夠參與外展少年出遊,和少

年一起打雷射槍,非常好玩有趣,也看到社工與少年建立關係不同的方法。看

似帶著少年出去玩的行程中,社工也趁機和少年工作,我們在百貨公司美食街

吃著麥當勞,和少年聊著未來,聊著最近公司大哥的事,我再次看到了另一種

工作方式,也感受到少年工作的創意以及無限可能。

還記得一開始在週誌上詢問督導外展工作的目的以及成效,當時一直想看

到問題被解決與改變,例如少年退出幫派、復學;然而,十八週後,我了解到

外展服務的目標並不是改善問題,而是在少年的生活中注入一些不同的聲音與

想法,讓他們的生活中出現另一種成人的樣貌與可能,而少年仍可能持續在幫

派裡,繫著皮帶刀,卻可能因為社工的提醒而懂得保護自己。

我會永遠記得,每個禮拜三的晚上,我們騎著車在萬華大街小巷穿梭的日

子。

二、 心得與反思

說短不短,說長不長的四個月實習就在週誌、紀錄、方案的循環中結束

了,老實說很像一場夢,當初知道自己可以來西少實習的喜悅,到實習間高負

荷量的疲憊,最後要離開的捨不得,這一切對我而言像夢一般好不真實,夢中

有歡樂的、興奮的、疲憊的、生氣的、緊張的、煩躁的、難過的…數不清的複

雜情緒,但最後在整理回顧這段日子時,感謝與幸運是最貼切的形容詞。

生命影響生命的美好

在實習的日子裡,擁有能夠和少年最直接接觸的機會,看著這些與我的生

命經驗有很大不同的孩子們,聽著他們的故事與生活,豐富了我狹隘的世界。

常常覺得自己好狹隘,少年的生活比起我們的有趣多了!從少年身上我學會好

多事情,藉由他們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解讀世界,對我來說,少年除了是服務

對象,更是我們的老師,帶著我們去認識另一個世界、生活方式。在西少,可

以看到售生命影響生命的美好與力量,社工服務少年,少年也教會我們許多

事,用他們對生命的韌性與復原力,讓我看到生命的無限可能與美好。

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實踐

實習教導我最重要的事就是重新看待問題。過去面對個案時,往往習慣問

題導向思維,中輟、吸毒、加入幫派,都是需被處理的「問題」,以問題來評價

人。在這樣的思維下,我們常常只看到這些被主流價值視為偏差的行為,好像

這些問題就是這個人的全部,而忽略了以人為本的社會工作核心價值。若把問

題置於個案的脈絡下,所有問題的成因都不會是單一造成的,家庭、社會、學

校、同儕所有的因素交互作用下造成了現在的狀況。

社工們不會以問題來評價個案,而是以少年這個人來和他們互動,社工和

少年開黃腔、打屁、幫少年慶生、去看少年的排球比賽,這些在外界看似不可

思議的互動方式,都是社工在以人本為的核心信念下的服務方式,我想這就是

西少之所以被少年視為第二個家的魅力吧,在這裡看不到標籤與指責,只有包

容與被理解。在實習中可以看到這些真誠互動下可愛、感動的面貌,幫派少年

擔心社工人身安全送一把西瓜刀給社工、屢次從安置機構逃跑的少女在逃跑無

數次後,告訴社工他要去警察局自首接受處罰。實習過程中充滿著這些大大小

小感動的互動,當不以問題導向來看待少年時,會發現這些少年身上可愛與真

誠的一面,這是在他們防禦的外表下不被社會看見的,也因為社工有這樣溫

暖、包容的態度才能看到少年最真實的樣貌以及被少年真誠對待。

重點在過程而非結果

而實習也教會我擺脫過去成效導向、實證主義的思維,重點在於過程而非

結果,這一句看似簡單的話,卻需要許多的反思與檢討才能體會。記得我在週

誌上分享過,當初聽方昱演講時「屬於社會工作者的小秘密」,在實習中各種與

少年互動的過程,我感受到了,與少年玩小學以後就沒再玩的鬼抓人遊戲、一

起研究菜單準備食堂、少年在出庭前突然冒出的感謝與反省、平常愛嗆人的黑

衣少年結業式的貼心小卡…,或許以結果面來看這些孩子們目前並不是社會所

定義的「成功」或「好孩子」,社會工作者的服務也在這樣的結果下被視為無成

效;然而,這些小小的互動過程,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真誠、單純與可愛,是他

們不被社會看見的一面,只屬於助人工作者的小秘密。而儘管社工們的工作常

常未達到標準或成效而被質疑,儘管會發生一些讓人不開心或鬱卒的事,但還

有這些「小祕密」讓人繼續這個工作,讓我們有勇氣去面對許多挑戰!

社會工作的理想與熱情

回顧四個月的實習,帶給我許許多多的感動,而最後也回到自己身上,檢

視自己一直以來的質疑與猶豫。

社會工作者在社會眼中是高工時、低工資的工作,隨時都有人提醒你,做

社工很辛苦,或社工很有愛心(好像社工只有愛心…),這樣的工作在資本主義

或者物質導向的社會中,是個普遍社會認同與認知都不高的工作。

「你都讀到台大了,為甚麼還要讀社工?」

「心理師很夯耶,你為甚麼要去讀社工?」

這些問題在我來讀研究所後不知道被問了幾百次,而慚愧的是,自己在這

些問題中也逐漸磨損當初選擇來到社會工作領域的熱情與衝勁,說不曾猶豫過

是騙人的,有的時候甚至會質疑自己的選擇;不過,好在有來到西少實習,我

在這裡看到了心中所喜歡的社會工作樣貌,以及燃起當初的熱情。

在西少認識的社工們,儘管每個人個性都不一樣,也有不同的工作方式,

但同樣讓我感受到他們身為社工、尤其是身為「西少」社工的驕傲。社會工作

對他們而言不只是一份工作,還是熱情的所在,每次看著這些社工,跟著他們

一起工作,都讓我覺得「原來可以這樣當社工」、「原來在工作中也能做自己」、

「原來這份工作這麼有意義」,在社工深深學到的不只是社會工作的專業技巧,

更多的是態度與價值的學習!

青少年工作的多變與挑戰,在西少一覽無遺,也似乎每件事都會發生,但

對社工來說,似乎沒有不可能,而是有沒有心。我們熱血地去看少年學校的排

球比賽,跟著國中生一起加油吶喊、帶著禮物去少年家幫他慶生、寫信給少輔

院的少年,這些看似過於理想的工作方式,卻在西少被實踐。我在這裡感受到

社會工作的美好與無限可能,西少做著很大的夢,卻也努力把夢變成現實。

對我來說,選擇成為社會工作者不代表對於過去諮商的訓練全盤否認,我

依然喜歡大學四年帶給我的成長,諮商與社工並非全有或全無的兩件事,實習

幫助我看見兩個專業領域是可以結合與重疊的,兩者的訓練幫助我更宏觀地看

待服務,也提供我不同思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社工實習 青少年 外展
    全站熱搜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