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西區少年服務中心-105年期中實習心得報告

機構督導:莊耀南(阿光).

學校督導:趙曉芳老師

習生:陳嘉怡(阿白).R04330017.臺灣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一年級

 

  •  實習主要內容介紹
  • 外展工作(包含外展主題宣導主題活動陪伴及針對特定群體邀請聚餐):

外展工作的發展是基於少年社會工作性質而有所衍生,跳脫過去傳統機構運作,以積極主動的方法爲一群流連或遊蕩於街頭的人進行社會工作。同時也相信於Erikson的發展心理學指出,處青少年的發展階段,環境的因素是影響成長改變的關鍵,在外展工作所服務的對象中,特質有幾個重要的同質性(如:家庭關係與支持系統薄弱、學校表現不彰、自信心低落等),而相對渴望同儕團體的接納與認同是極爲重要的。在同儕團體中他們感受到被瞭解接納、擴張了自我價值感,他們更願意從朋友處獲得見解或知識。因此外展工作的目標也就以此爲建構努力的運作導向給予實質支援服務。

於西少實習外展服務中,主要參與中正區見習經驗累積,透過主動與少年接觸的服務過程瞭解其生活近況。透過主動與少年接觸的服務過程瞭解其生活近況。針對外展主題宣導及活動帶領,以期待藉由與同儕共同經驗的建構,提升少年自我覺察,並嘗試解構對於生活的負向感受爲活動目標。

 

  • 方案工作執行 [酷樂園-食堂共餐、夜間社團工作;生命重要事件]:

由預期中實習主要參與,酷樂園-食堂共餐、夜間社團工作,藉由西少活動空間開放及提供,使少年們願意主動將自己多餘的時間及心力也相對給予投入。在休閒娛樂的意涵重視、爲滿足生活用餐基本需求等,有效提供少年有更多如家庭功能應賦予的正向互動、活動參與和角落學習之機會。同時透過社工或實習生所設計帶領夜間社團服務,藉由活動引導少年們凝聚參與,並有機會提供少年接觸多元的活動,以有機會邀請或陪伴度過正向且有更有意義夜晚的時段。

生命重要事件, 西少主要針對陪伴少年度過屬於其自身非常重要的生命階段事件,並實際透過方案模式將服務有效結合社工個案服務之重要工作;借此方案學習,實際顛覆原先社工專業所學的方案規劃與設計,有別於以往方案實習不同的接觸和操作,本次的實習機會實際接觸一項更爲開放及彈性的服務方案。當服務需求沒有預期、當少年特殊事件沒有特定時程(無法估計明確日期)、當沒有量表評估的既定指標、當服務處遇即時需求的出現等,在上述幾項狀況的彈性發生時,西少透過「生命重要事件」的方案經費申請竟能依依有效應對,同時著重於少年服務的領域特性,西少的服務也更加重視到少年重要事件對該階段之影響、同儕關係的建立、團隊陪伴的意義、類家庭的歸屬價值等,在多元且彈性的處遇計劃中往往牽涉到實際的經費問題,對此機構也能有效在方案目標、需求、處遇和評估中取得有意義的平衡之地位。

 

  • 桌遊團體觀察與執行:   

參與台北善牧學園這學期之桌遊團體作活動觀察與執行,針對每兩週不同主題的活動目標,見習督導規劃與操作團體活動,主要在提供團體成員建構信任關係、思考彼此之間的溝通和默契,少年們實際表現投入且願意主動分享,主動提出疑惑,使活動參與的專注力、理解程度等目標為團體建構安全之關係。

觀察少年彼此藉由共同經驗的結構,對於團體階段的提升及改變影響,從桌遊團體執行中學習觀察:透過計畫撰寫嘗試具體思考評估活動的執行導向,彈性的與桌遊結合、互動減少挑戰性質,更建構少年彼此間的默契與共同遊戲的經驗。

 

  • 實習經驗對青少年領域之實務專業學習及認同
  • 面對不同少年(服務對象),融會多元工作會談與技巧

    對待不同類型的少年見習,融會貫通不同的相處方法,以持續建立關係為基礎,彈性運用幽默、詼諧、面質或堅定的態度應對,並實際以『復原力之價值信念』:抵抗毀滅、建構能力,去協助正處於人生不同階段的少年,以積極提供正向陪伴,並持續讓少年培養正當生活的能力。就如一般常碰到對答簡易、防備心較高、配合度較低的少年,一開始從社工身上學習操作氛圍,隨後逐漸磨練出屬於和適合自己的特質與模式。

然而如何使自己從簡易談笑風生」中,與少年建立專業學習、觀察、有效分析、建立有意義之關係等,既是實習經驗為我產生最大之挑戰;對此感謝西少的實習讓我為此專業學習提供了一道明確且實地操作的豐富經驗,它帶來重要省思:『社會工作該如何有效把關資源盤點及資源分配,同時為完成此項社會工作使命的先決條件在於,社工應如何實際及充分與服務對象建立高度信任基礎。』

 

  • 資源盤點與連結

    社區組織參訪,針對與西少有接觸或合作之組織接洽參訪,借此進一步提升社區資源盤點之效益,主要瞭解社區本身在與外在資源連接管道、提供服務、内在社區的操作經營、勸募理念等,透過社區理事長、社工等相關人士努力,建構多元和在地化價值的社區營造資源,有效的將所以可連接的資源做有效的牽制以發揮更大效果爲成長目標。

    資源網絡聯繋會議,見習由衛福部社會福利中心主辦聯繋中正區資源盤點的網絡會議,讓各個福利組織有機會建立共識、資源使用的共享、明確業務分享等,同時也參與在資源盤點的團體規範階段,透過體驗活動帶領凝聚了團體動力與共識,除了有機會簡單接觸和瞭解中正區各個領域的服務範疇,更提升針對資源整合和盤點的過程,如何有效的將區域所擁有的福利屬性,並持續參考其他地區之操作模式和規模討論,將中正區各個福利組織建構共生的友善環境。

台北學園,是為隸屬善牧體系中特別為無法適應正規教育體系學生設立的合作式中途班,協助中輟學生創造與學校(習)的機會,其單位學員增收原則為小班制(約10人內)一般針對國中三年級生,除了提供正常學科課程教學,也特別因少年需求而規劃才藝學習,鼓勵其學員從個人興趣中培養學習正向經驗、建構專長與自信心展現。

社工員所需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資源連結;服務對象的狀況通常不是單一情況下所會產生,其多為社會支持系統的某些環節出了問題,致使少年徘徊於彌留或正常生活,需要社會資源協助,這時候每個不同場域的社工員,手邊有不同的資源及處遇方式可以協助服務對象處理問題,將連結上應享有的權利及資源。

 

  • 專業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1. 團隊工作之效益

針對重視團隊工作的組織環境下,學習重視團隊角色和搭配的意涵,更為重要的是那溫馨的氛圍,大家很自然的分享著自己或與少年工作和接觸後的觀察與發現,藉由互動過程團隊討論的話題皆是真實案例與人生故事,社工團隊間的相互支持性和緊密度,讓在接觸不及的工作壓力,轉換出連接性高的舒適氛圍。

同時更重要在於只要是西少所接觸的少年,社工(或實習生)皆同為能有效掌握每位少年之近況訊息等脈絡,以便透過自然氛圍讓社工彼此間能以隨時主動接觸,並重視團隊相互支應的工作效果,另外更能為少年建立許多正向互動經驗的累積(如同建構類家庭及類朋友之價值)。

  1. 不同領域的專業團隊

為少年對外轉介或是被轉介,是社工員重要的工作項目之一,沒有任何一個機構或社工能夠全權協助案主獲得所需要的資源,這時候與學校輔導處、公家機關、民間資源,甚至社區資源盡可能為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變顯得十分重要。

 

  • 尊重服務對象自決與成長空間

    針對『自決』之有關倫理方面的問題,過去原僅在求學相關課程接觸,雖許多實際情況,社工仍會與少年期待不同,例如想讓少年依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並堅信某些價值或信念必定為少年建立和存在許多正向因子(擬定之處遇方法最為恰當),經過與督導一同討論及釐清後,決定從旁提供少年各種處遇方法及後果,用一種諮詢者的角度來陪伴少年,而非強迫少年做出任何決定,以尊重少年自決。

善牧、西少、社工團隊皆秉持和重視,給予服務對象陪伴自我覺察的過程,並於明確意識後尊重少年對自身建構期待改變的責任,隨後便真正做出決定嘗試執行改變目標,我們必須要尊重少年的意見與看法,就算當中常出現許多與專業價值相違背(於非危機生命及他人生命安全狀況下),仍以尊重少年意願為主要關係建構。

 

  • 多元專業建立各自客觀之專業職責

社會工作,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簡單來說,其工作場域始終脫離不了『人』的存在,且要能保持與人的良好互動,不僅是對少年,對待合作機構及相關專業也同為如此。如陪同少年及家長一同出席少年司法開庭、關懷少年輔導所之少年工作、與學校輔導處轉介關係維護、社區工作價值(中正區) 、毒品勒戒場域轉介等,要如何維持長期且良好的互動模式,亦依賴專業角色間體諒與同理心來對待。

同時藉由省思,針對社會工作在於重視助人之過程及效果,故談話技巧必須建構在許多訊息明確、簡易明瞭、多元參考等,使少年得到更多有用的訊息,且要更有敏感度及耐心去觀察少年接受所傳達訊息的程度,用其語言與他們互動與溝通,才能給予連接真正需要的協助及資源;反省自己對於專業學習及互動上,較限制在於當自己擁有特定想法或理念時,需要對團隊其他成員對話,卻發現缺點就為『缺乏組織與具體化用語表達』。

 

  • 「經驗學習觀點」之嘗試分析:

藉由熱愛打電動或沉迷網絡社交軟體的少年互動經驗,嘗試作學習觀察的分析,最先思考少年對於新知識(或生命經驗)的「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簡易可理解,前者的主動學習,可能基於自我興趣、或有意願的知識層面,較會產生偏積極主動的探索方式,例如看新聞、看書或網絡資料取得等;相反後者的被動學習,對於認知、知識、學習的建構基礎,往往是透過被動吸收或間接學習的取得方式。

基於此的理解觀察,嘗試以Kolb(1984)「經驗學習模式」,進一步探討更適當且具體以少年的生活經驗爲例的分析;人們的經驗學習可具有循環模式的累積,從接觸具體經驗後產生觀察反思,接續形成對其經驗或事務衍生認知理解,並加以發揮自我的應用轉化,也可能持續產生新的具體經驗和認知建構。

嘗試從少年生活經驗中學習反思,少年一般對於學校硬知識的學習意願普遍低落時,在具體學習的經驗中,可能常使少年產生低成就感或排斥性的學習經驗,因此持續對不感興趣的學習方式和學校環境,接觸上往往變得僅爲僵化、被動、和出自於義務參與的責任。相反對於休閒娛樂的參與(運動、嗜好、電玩、社交互動等)或軟實力的能力提升(如技術、問題解決能力、社交技能等),較易從中反復有興趣的建構,和有吸引力的取得自信、成就經驗與自我價值。

 

  • 個人的自我認識﹝Self-Awareness﹞與成長
  • 個人成長

藉由於西少實習所培養了豐富經驗,與每位社工、實習生和少年等接觸,同時也磨練自身做事態度嚴謹、不怕苦且有做事有效率的啟發、學習成熟應對許多非預期之狀況,並持續培養積極且認真重視每一道與助人工作關係的建立,漸漸接觸後也不斷建構出省思、觀察、分析、思考能力及完整度。

 

  • 觀察力及敏感度
  1. 凡事多用心觀察且細心分析
  2.  
  3. 『不』將事情是為理所當然

實習一開始,小部分有關發生在少年身上的細微小事,多原本處於不太在意或選擇允許其當作理所的當然,但隨後在督導和社工的提醒及經驗增長,便明白有很多『真相或是重點』,其背後價值往往隱含原本認為『理所當然』之中,如果不細心去發掘或觀察就無法更了解少年處事之脈絡,或是錯失了與少年深入對談的時機,所以觀察力及對事情的敏感度,對社工員來說是相當重要且有認真深刻之體會。

 

  • 自我調適能力

服務過程的拉測與衡量,於實習期間總面對眾多無形壓力,堅持一視同仁的價值,卻也需要重視因人而異的差異對待和投入,例如:害怕因自己能力不足而無法幫助少年、何種價值或成效使我感受,自己的陪伴對與少年是兼具影響力、顧慮實習團隊的共事與合作關係維護、擔心沒能完成自己及社工之期待;不斷要求培養具備『自我調適的能力』,除了調解自己的實習中面對到的壓力外,也同時讓自己放鬆心情,才能隨時保持著一顆充滿熱情的心,面對各種壓力挑戰。

 

  • 社會工作與青年少領域之運用關係
  • 方案、團體工作-活動籌劃、設計與執行

    針對不同屬性的活動參與,使我有機會接觸差異性的學習經驗。在夜間社團活動的設計與執行,桌遊團體的觀察角色與操作、外展宣導與主題活動帶領,其辦理的前事作業都會因應對象、屬性、活動目的、場地設備或經費限制、人力分配、合作團隊不同、先有狀況和等等過去經驗中的累積而有不同之處。

相對活動的共同點除了完整的達到活動的目標外,皆希望藉由活動,為少年及社區提供更多有意義且正向生活或能力培養的機會,能強化抵抗現階段不友善之環境氛圍。

經由接觸互動的機會,引導少思考日常生活中類似印象經驗覺察分享。重視活動設計與執行「隱喻式框架」的探討引導,較不期待使用太具體的物件操作,或透過「前置引導」改變少年參與和投入的意願,再加以强化其生活的連結,故針對實際操作上學習有效的為少年建構借由媒介學習的機會,從[物件]帶到接觸反思[行為]生活經驗聯想[結構]提升。

參與活動後的檢討,得以學習從不同角色面向中,看到不同的發現和改進方向,或是同樣的現象在不同職務中也依然會有不同觀點的詮釋,在事後檢討的會議中除了讓活動有更多的改進空間,也同時能讓參與籌備者得到許多回饋,也盡能給予很實質上的空間。

 

  • 見習社區工作與少年定位之意涵

藉由中正區外展關係有機會參與探討社區工作的具體經驗,同時思考少年服務,在台灣國內普遍現象,無論在政策制定、福利提供、社會定位、或家庭成員等各個角色界定屬於模糊地帶,從不同的定義立場分析皆有不甚理想的詮釋,例如生活功能(不如兒童和老人,並非絕對有需要服務之必要性)、自主思維(一般人期待少年有自主行爲和立場,但卻用成人思維時時表現否定和爲他們下定論)、社會參與的既定印象、資源取得管道等。以至於連帶效應即爲產生,到底是少年先在缺乏資源投入的基礎下,才使得其無限循環投向具有拉力的負向組織;還是在本質上資源根本就無力與負向組織做更强大的對抗!

針對社區服務項目和對象性質之比重有某程度的失衡,更明確的説法可以分爲積極性消極性兩種服務層面,針對社區所提供的服務在老人和兒童群體中視爲服務核心,但相對於少年服務僅基於不希望少年游手好閑、不務正業、制造麻煩等狀況,而在現有資源下(有多少做多少)提供問題解決方案,被動式的讓有興趣的少年擁有免費資源得以運用,然而背後是否有所忽略和不足的服務意含是一直存在影響效果!這往往是許多重視少年領域的社工、研究學者、社會人士甚至是少年本身,一直有所堅持不懈的動力!

 

  • 對機構的回饋與建議
  • 對機構的回饋
  1. 更進一步的認識:

針對青少年領域之資源連結能力,且具備敏感度以進而陪伴少年發掘自身從沒想過的問題,進而達到評估處遇的結果,使少年有機會參與自我成長的過程。在陪伴少年給予情感支持上,能夠使我多次嘗試運用同理心及資源連接等專業知識、技能,陪伴少年分析狀況並有機會為其建構新認知,但始終覺得自我缺少了些什麼,直到了實習最後仍自己持續期待達成之目標。

    除了這些較專業的素養外,最重要的是有一顆『熱誠的心』,或許社工的專業會被其他專業給取代,但那一份積極、熱誠為別人服務的心是無法被取代的,很多人願意出錢幫助弱勢,但又有多少人能夠親身接觸他們,了解一群缺乏正向連結少年們,其所需要和值得被重視,並得以連結協助之資源,似我深感榮幸有機會在西少實習這約4個月當中,實學習了如何運用社工的武器去結合專業與青少年工作的熱忱態度。

 

  1. 督導和社工的協助與學習:

    實習到了尾聲,在這段時間要感謝部分大家的鼓勵與包容,最重要的是感謝每一位帶領和陪伴我們實習生學習的社工和督導。當實習的第一天有人說,只要碰到什麼問題,都能放心的提出來,如果真的不敢問別人,就來問我!她是我的督導阿光,剛開始對於談話、環境觀察、現況分析一知半解的我,謝謝阿光總是耐心帶領,一步步的成長與學習,從一開始為我打下很穩的基礎,之後便在漸進期待我有更多實際嘗試的經驗累積,及和我討論其他更深層的想法、態度等調整學習。

 

  • 對機構的建議

最後非常感謝自己有機會參與在西少約4個月的實習過程,使我見習了許多跳脫以往既定框架的[社會工作]專業模式,也試圖從實習的角度給予一些些改進建議回饋。於實習過程中,針對具體個案學習經驗較有限感到有點可惜,也較缺乏學習如何在系統下處理行政業務或有關開案作業程序等學習,使未來能此許期待和努力改進的一部份。

    但無論如何,對於實習的本質本就是讓實習生到實務場域中,了解實務層面的狀況和學習不足,方能體補足自己的缺點;來到西少實習也讓我更能察覺自己的不足之處,未來也希望能依據實習的經驗持續加以警惕自己,要求不斷面對挑戰與成長。謝謝你們。 

arrow
arrow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