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緒言

 

「哈囉~你好,我是新來的實習生,我叫GBB…」。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我是研究生,但這是我的第一次實習,在台北市萬華區的西區少年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這個故事是想分享在這四個月的過程之中,我學到、聽到、看到跟感受到的,也希望透過文字,好好整理這段時間的思考與心得。

 

 

二、           實習內容

 

    每週二跟四是我實習的日子,這兩天的下午不固定但總是會安排與未升學未就業的少年會談,稱呼他們為playing少年,通常不是一對一的會談,而是多人的群組會談(多位社工對一位少年或多位社工對多位少年),地點在咖啡店、速食店或中心。負責的社工是蔡蔡、侯子與咖哩,我還有另外兩位實習生就是跟著他們三位趴趴走。

    週二的晚上是萬華區的外展工作,地點在附近的公園或學校,都是萬華少年很常聚集的地方,我們老大是咖哥跟侯子姐,加上幾位實習生與志工,便組成了外展的工作團隊。外展工作在做些什麼呢?下面的專題會詳細地告訴大家我的外展故事。

    週四的中午是麻辣校園團體,地點在萬華國中(簡稱萬中),團體成員分別是八年級與九年級比較常在社區玩的學生(分成兩個團體,隔週進行一次)。負責的社工也是蔡蔡、侯子與咖哩,但這個時間的實習生只有我。

    週四的晚上是興趣社團,地點在中心或其他運動場所,參與對象主要是常來中心的少年,但若有任何少年有興趣都可以參加。社團主要是由另外兩位實習生跟我策劃與執行,分工合作,而負責的社工是鱷魚跟鴨子,他們會一起參與並給予建議或幫助。

    除了每週固定的工作之外,在實習的過程中,我還參與了一次撞球比賽跟一次籃球比賽,這兩次比賽參與的少年都非常多,也發生了讓我印象深刻的特殊事件。

  

三、           實習心得、自我反思與專業成長

 

    知道了我的實習內容後,接著要跟大家一一分享在每項工作之中我的學習心得。

(一)                建立關係與界線

    大學時,長期擔任志工,也接觸了許多少年,本以為建立關係應該不是太難的事情,但卻不是如此。在中心所接觸的少年跟自己的生長背景及之前志工經驗所遇到的少年很不一樣,再加上實習生的身分,我對自己期待很高,很想快點進入狀況,快點學會怎麼跟少年相處,卻忽略了建立關係很重要的一點:需要時間。在督導、社工、老師跟同學的鼓勵與建議之下,我告訴自己不要太急,的確,跟不熟的朋友也不會知道要聊什麼話題,何況是陌生的少年呢!記得蔡蔡說的一句話:「你是把他們都當成案主嗎?」這讓我思考了,我是以怎樣的心態去跟這些少年建立關係,我又是怎樣去看待這些少年的呢?

    我是個喜歡聽故事的人,即便是陌生人的故事,因為世界很大,而人很渺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經驗,傾聽你的故事,是我的榮幸,也感謝你與我分享你的生命故事。這就是為什麼我想知道每位少年的故事。

    社工跟少年的關係可以說是朋友嗎?這是一直以來都有爭議的,畢竟我們跟少年建立關係與相處的方式很像是朋友,但我覺得不只是朋友,又或者該說不是一般同儕關係的朋友,而是少年會想傾訴、有事情會知道可以找他幫忙,也知道他會盡力去幫助他的一位成人朋友。我是真心地去認識你這個人,我誠懇地與你相處,我陪伴你走過這一段路,我看到的不只是社會觀點認為你是問題,我相信你有你的長處,我努力去發掘你是否有需要幫助的事情,我替你連結社會資源,我替你分析利弊,我擔心你的安危,我傾聽你想說的話,我們是朋友嗎?但你沒忘記我是社工吧!

    這樣一條微妙的界線,我想只有身處於其中才能看見,課堂上所學的界線是那樣的清清楚楚,來到了實務的場域,剛開始總會疑惑,怎麼好像沒有界線呢?現在,我看見了,我也有自己的那一條線。

    知道越多少年的故事,就會增加對他們的敬意,很多少年都很厲害,或許是敬佩他在困難的環境下還能活得很好,或許是他有著令人稱奇的長才,在每一次與少年的相處,越看清楚自己是怎麼樣去看待他們的。

    當有人問我為什麼想當社工的時候,我總是回答,因為我想要從事幫助人的行業。或許因為回答的簡短無法完全表述我的意思,但也帶著某些程度的上對下關係,我覺得社工是專業,我想用我的專業去幫助人,但,究竟是誰幫助了誰?你的服務對象真的需要你的幫助嗎?還是助人其實只是在幫助自己?

    重新省思這些問題,我知道自己並不想當個權威,也不希望是上對下,畢竟我也不是上,我並沒有比誰優越。當我做了些什麼幫助少年的時候,我想我也從中學習與獲得了些什麼,可能是成就感、自我覺察與反思,或是還有些什麼,我想,少年也幫助了我。

    實習的過程中,蔡蔡他們會指導我一些建立關係的技巧,但是該如何建立關係,是需要自己去摸索的,四個月摸索之後,有些時候我還是不知道該說什麼或是如何回應,但反覆的練習與思考,我想,我有進步也有學習。

 

(二)                Playing群組會談

    七位社工圍過去跟一位少年聊天,哇!這是剛開始讓我驚訝的一個畫面,每個人都你一句我一句的詢問著少年的近況,似乎,大家都對他很熟悉呢!群組會談這樣的工作方式是我之前沒有接觸過的,在中心很多時候都是採群組會談的方式,在跟過了許多次群組會談之後,我也了解了群組工作的優缺點:

◎優點:

a.每位社工都了解每位少年的狀況,若主責社工不在,其他社工也可以處理少年的問題或需求。

b.每位社工把少年當成中心的少年,而不是某位社工的少年,每個人都給予少年關心與重視,使少年覺得有很多人在關心他,中心就像少年的另一個家。

c.掌握少年的交友資訊以及最近發生的事情,因為社工也認識少年的朋友,聊天的時候有很多話題,少年彼此的資訊也會透過不同的人傳到社工這邊,使社工總是能掌握第一手訊息。

d.不同的社工有不同的視角與觀點,可以互相補足,以及彼此cover

e.多人一起談話,少年與社工都能比較輕鬆自在,而不拘束於一對一的個案會談,少年們也會彼此爆料,能夠知道更多資訊。

◎缺點:

a.要花較多的社工人力與時間。

    當我問蔡蔡,群組工作有很多優點我知道,可是相對的要花更多的人力與時間耶,蔡蔡說,她覺得這樣是值得的。我覺得呢?我想我還沒有自己的答案,畢竟這裡是我第一次實習,我也沒看過使用一對一個案會談的機構是怎樣工作的,他們的成效又是如何。但目前為止,我覺得群組工作方法很適合用於萬華區少年,如果是我,我也會願意使用群組工作方法。

    回到學習的部分,除了在中心每位社工都在之外,出去會談我就是跟著蔡蔡他們三位,群組的方式也讓我可以看到三位社工不同的風格與技巧,也讓我在很短的時間裡可以迅速認識少年彼此的關係與生態,少了群組會談,我想我的學習會大打折扣。

 

(三)                萬華區外展工作

    外展工作是我專題報告的主題,在專題的部分寫了許多我學習到的東西,所以在這裡就不再撰述,我想分享的是,跟了四個月的外展,剛開始幾次非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不知道該怎麼做,理論歸理論,就像建立關係一樣,這是一個需要自己去摸索的過程,現在的我外展工作的技巧也沒有高超到哪裡去,但是這一段實習的過程,我摸索、我思考、我提問,現在比較知道外展在做些什麼,也比較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足,我也覺得外展工作是需要長時間耕耘的,之後去外展有新發現的時候再與各位分享。想起了實習第一天我問蔡蔡,晚上外展我要做什麼?她說:你去了就知道啦!是呀!去了才有可能會知道,否則是無法深入了解的。

 

(四)                萬中麻辣校園團體

    剛開始我跟蔡蔡說:「我沒修過團體耶,怎麼辦?」蔡蔡說:「沒關係,我們的團體也不是那種團體。」於是我便安心了許多,就這樣跟著他們去萬中。每週的團體都有主題,但幾次下來便發現達成那些主題似乎不是這個團體最主要的目標,也沒什麼結構性,很像群組會談,外加做一些活動或遊戲。

    我曾經疑惑為什麼好像活動內容或進行過程都跟主題目標沒有強烈連結,蔡蔡說,這兩個團體主要是希望隔一段時間可以有固定跟他們接觸的機會,透過團體的時候來收集資訊,了解他們的近況,並不是想帶一個結構性團體,達成每次主題的目標也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是以收集資訊來做為這團體的目的,那麼我想是很成功的,因為每次少年們都會互相爆料,很快就可以知道大家最近發生什麼事情。

    此外,我也看見了社工在團體時能及時處理成員的情緒與溝通問題,透過在一旁引導的方式,讓少年彼此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雖然不是書本上有結構性的團體,但我認為這樣的團體還是有其效用。成員們因為不想上課,所以很喜歡來參加團體,這部分也讓我想到一個事件,有一次臨時中斷看影片那件事情,當時已經討論過這個事件,這事件讓我思考了,會不會團體也可能變成我們控制少年的工具,因為我們是權威,團體可以由我們來決定繼續或停止,少年們喜歡來參加團體,就不得不接受團體所規定的規範,若我們臨時有什麼改變,少年也不得不接受,就好比中斷影片事件,我想,除了告訴少年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做,還有告訴少年團體還是有一定程度的規範要遵守之外,是否也該花點時間傾聽少年的感受與想法,少年們是事件的當事人,或許當時也有情緒,或許也有疑惑,但似乎沒有機會讓他們述說,比較是由我們來做解釋,這就讓我思考了,是不是權威說了算?是不是權威才有提出意見的權利?我想,如果也能聽少年分享,兩方一起討論,應該會更好吧!

 

(五)                興趣社團

    「社團就是要讓少年玩得爽啊!」聽到這句話讓我對社團的印象是,應該很輕鬆吧!社團也是唯一由實習生來策劃與執行的活動,每週四晚上的一個半小時,對辦活動經驗豐富的我來說,應該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但開始之後,才覺得我把一切都想得太簡單了。

    第一次運動社團讓我有很不好的經驗,因為那晚不開心,是有些部分沒溝通好,自己也缺少了情緒管理與自我覺察,事後經過跟蔡蔡他們討論,也跟學校老師、同學討論,冷靜下來後自己思考了一下,才發現了許多隱藏的情緒與想法。  

    雖然那是不開心的事情,可是我覺得是很好的一個學習契機,也在那之後跟其他兩位實習生還有鴨子協調好的工作分配及實習生角色定位。很謝謝蔡蔡跟侯子用很溫暖的方式鼓勵我把自己的感覺與想法說出來,雖然一說就不小心大哭了,但是如果不說憋在心裡也不舒服,也無法有後續的溝通與自我覺察。我很開心即便在面對這樣尷尬、有摩擦的事件時,我還能完全誠實的把話說出來,不必有所保留或欺瞞,我對自己誠實,也對社工誠實,我很慶幸可以這樣。

    之後每次的社團,不管是運動、遊戲或美食都算進行得滿順利的,大家分工後都各自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每次社團檢討會鱷魚跟鴨子也都會給許多建議,也都會看到少年在遵守規範的部分有所進步,甚至到了最後幾次都覺得沒什麼問題。

    社團讓我學習到的最大的部分是看見自己,在過程中我就有發現自己每到社團的時候就會比較有情緒,覺得煩躁,很想要活動快點完成、快點結束,像是美食社就很想快點按部就班做完第一道菜,然後第二道...,想要快點完整的完成活動這點,我以前當志工帶活動的時候就是這樣,一直以來都有發現這樣的狀況,但是不知道怎麼去改變,所以就是繼續這樣,蔡蔡問我說,沒完成又怎麼樣?好像是不會怎麼樣,但或許就是完美主義驅使,就想要達成策劃的那個樣子,思考蔡蔡的話,再搭配上實際的運作情況,的確,很多事情是無法在預料之中的,所以跟計畫不一樣有什麼關係,努力100分,如果也期待100分似乎有些強人所難,那麼就把期待降低一些,也會讓自己更樂在工作之中。我就是太在意完成度,往往想要觀察少年卻因此觀察不到,煩躁的心態也讓自己總是充滿情緒。

 

(六)                優勢觀點與復原力

    碩一上理論課我的報告主題就是優勢觀點,我很喜歡這個觀點,所以除了在課堂上、書本中去了解,我更想知道在實務到底用不用得上,感覺上有許多的限制,復原力是優勢觀點裡一個重要的概念,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那股復原力量,中心雖然不會說出優勢觀點這個名詞,但其信念中充滿著復原力與正向眼光,這些都是優勢觀點的概念,來中心,我希望可以看到這部分。

    四個月下來,從大大小小的事件中,社工們的反應與態度,我感受到了他們真的都內化了這樣的觀點,用一種很自然的方式,甚至自己都沒有發現的方式表現出來,我看到我跟他們的差異,即便我多認同、多喜歡這個觀點,可是我還不會用,也還沒有真的讓它融入我看人事物的態度與視角,實習的過程中,我也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去做,每當有發現任何我沒做到但社工做到用優勢觀點來應對時,我便很開心也敬佩,這是需要時間培養的,就像敏感度也是需要練習的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