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100年期中實習總報告-青少年領域

 

學生:楊舒婷

 

實習督導:蔡慧敏   學校督導:許臨高

 

 

 

專業學習與自我成長

與青少年相處經驗與技巧

透過這個學期在西區少年服務中心實習,從與青少年相處的經驗中得到成長與許多青少年次文化的學習。對我來說這次實習就像是把我丟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大魚缸中,我不僅要認識裡面的魚兒,還要熟悉環境,學習他們的生活方式……等等一切的一切。西區少年服務中心不特別強調個案這個名詞,在實習期間我只看過幾次個案紀錄,那並不是跟青少年接觸前不需做的功課。因為中心強調不用問題取向來看待青少年,透過實際的相處看見每個青少年的特色及優勢來陪伴、協助他們。

沒有親身體驗過就會把自己困在自己的想法中,在實習前我總是想像大家會主動來跟我說話,氣氛熱絡像朋友一樣輕鬆愉快,年齡相仿可以有許多共同話題天南地北的亂聊。現實是進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一開始總是需要適應,是藉不是以某個人為中心運行的,自己想要得到什麼必須自己努力去獲得,我想要跟青少年建立好關係就必須先產生話題、模仿社工與青少年互動的方式……等等,慢慢熟悉他們的生活環境及脈絡,談話內容也會慢慢產生,尷尬漸漸消退後跟孩子們的對話會更深入一點,更了解他們的想法、生活背景等。我常常害怕與別人有不同的意見,有時與青少年聊到關於藥物等較有負面影響的話題時我常常給與順從的回應,而沒有趁機給予正確的教育、想法。後來在一旁觀察社工與青少年的談話,我覺得很有收穫,即使在一旁聆聽我也從社工的話學習到一些關於面對人生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可以適時的使用面質等等方式去詢問孩子,讓我們更了解他們心中的想法,或是讓他們重新思考一些事情。不只是輕鬆愉快的氣氛,從談話中得到的成長與學習更加重要。

社工這份工作,主動是必備品。當你面對個案時,第一次見面都不清楚對方的底細,當然得由我們主動出擊,與對方攀談等等。這不像在交朋友,不能因為看他不順眼就拒絕接這個個案,也不能等著案主對你好奇而主動發問。我不是主動的人,平時總等著別人打破僵局,或是別人拋個話題給我接著說。但是一開始外展我都不知道該不該說話,怕打擾到社工與青少年的對話,或是尷尬地搜尋著要從哪位青少年開始下手,遲遲不知道話題該從哪裡開始。一次次的經驗累積,我發現就從對方角度出發,尋找話題,從你讀哪個學校開始,關於青少年本身的資訊。可能因為環境的熟悉度增加,也是經驗的累積,我開始可以用比較輕鬆的態度去面對這樣一群青少年,一些話題自然而然的冒出來,聊聊他們本身的生活、學校生活或朋友圈、家庭……等等。如果你對於一件事情有什麼樣的期待,就抱持著那樣的態度去做,我覺得可以提升得到理想回饋的機率,因為別人也會被那樣的氣氛所感染。當我們主動踏出一步,對方一定能夠感受到我們的積極、主動,進而得到良好的互動。

這段實習還給了我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體驗,就是一直被搭訕,在短短的時間內累積很高的搭訕次數,我是實習生不是路人少女啦。這情形在接觸青少年時有益處但也對我產生了一些困擾,好處是青少年不會排斥跟我接近他們、跟他們聊天,但是開始聊天問一些問題後,他們會故意耍賴要我說出我的電話號碼或是即時通才要回答我。當下我覺得如果我不作出一些妥協,對話就會停滯不前,也讓我感到疲憊,所以我給了一個少年即時通。後來跟社工討論之後覺得很抱歉,因為我這樣可能會打破實習生與青少年的界線,不僅可能造成自己的困擾,也會對中心造成影響。但我也從這樣的經驗學習到很多婉轉拒絕搭訕的方法,收穫很多!

工作性質

外展工作屬於直接服務,社工透過舉辦許多活動,直接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狀況及需求,再提供資源、協助來解決。在資源及社會地位都較弱勢的青少年身上比較缺乏主動與資源連結的能力,因此社工的直接服務與主動性讓青少年也有了使用服務的機會。這些服務活潑有趣,我對社工這份工作又有了新的想法,服務不是表面上這麼死板板的名詞,在青少年領域中是十分活潑、多元的,帶青少年去打漆彈、一起吃麥當勞聊天、一起過聖誕節、抽禮物、一起做飯享用……每一個都會成為很好的回憶,每一個也都包含了社工工作可以切入的點。

社工與青少年的關係很像朋友,對於青少年來說,提供了陪伴的功能,有人關心他們、一起討論許多事,如此親密、密切的情感,了解得越深入就越是想盡其所能的幫助他們。

工作手法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採取群組工作的手法十分特別,雖然我也不知道其他的青少年服務單位是怎麼進行的,但是這樣的方式很對青少年的胃口,他們不用帶有壓力與社工會談,而是可以跟自己的朋友一起聊天,聊著聊著一些秘密、八卦有時也會洩漏出來,除此之外,青少年與朋友在一起時,更容易顯現出真實的自己,對話過程也沒辦法套好說謊。外人看起來或許覺得很不正式、不專業,但是我們的確從這樣的方法掌握了青少年的動態,更詳細的了解他們的生活及個人。

社工角色

    一個學期、四個月的實習,接觸了很多不同層面的社工的工作領域。我看見社工同時擔任了很多角色。依照李斯特的個案工作角色分類:

1、直接服務的提供者:

(1)個人服務和諮商。

(2)婚姻和家庭治療。

(3)相關資訊的教育者和提供者。

(4)團體服務。

2、社會系統的連結者:

(1)社會服務經紀人

(2)個案管理者和協調者

(3)調解者和仲裁者

3、系統的維護與促進者:評估組織結構、機構政策,以及其他機構間的關係,了解機構服務輸送過程的困難與障礙。

(1)組織分析者

(2)促進者和監督者

(3)團隊成員

(4)顧問和商議者

4、研究者與研究使用者:

(1)方案發展者。

(2)計劃者。

(3)政策和行政的發展者。

在青少年福利服務的個案工作中,社工像提供了個人的服務與諮商以及團體服務,這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為青少年的特性而採用的群組談話,或是其他團體活動在西區少年服務中心是很重要的部份,透過青少年間的互動也能讓工作時有更多著手的點,發現更多資訊及線索,也讓青少年因為在團體中而不感到緊張、孤單。有時候社工也需要與家庭一起工作來解決青少年的問題及需求,協調案主所接受的服務和資源,確保案主能得到真正需要的服務和資源。

做為研究者與研究使用者的部分,社工常常討論發展很多方案,提供活動給青少年,也從青少年身上的到他們的反應及回饋,做為往後改善、更進一步規劃完善方案的資料與經驗。

社會資源連結與運用

    各個案主有各個案主的需求,不一定光靠外展工作的接觸就能夠滿足。很多還在就讀國中的青少年會使用到校訪、家訪、外展、群組談話……在外展中與商家的接觸與合作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社工也進行著社區工作,連結各項資源提供最好的福利給青少年,例如中心曾經跟撞球館合作舉辦比賽,這樣正向的活動除了賦予青少年對於撞球的意義外,對於社區中的居民也可以有機會讓他們了解這樣正向的一面。

社工員的涉入程度

    因為這次實習中我接觸到最多的部分是外展工作,不了解其他面向的工作,原本以為在外展如果沒有碰到孩子們就要到下星期才有見面的機會,但其實透過校訪、家訪或是群組談話……等等還有許多時間與少年相處,常常會聽到社工說要去看OOO的比賽、等一下跟XXX約在QK要見面、下班要去看艋舺大拜拜看,自己的生活已經與萬華這個地方融合在一起了,沒有分上班時間或下班時間,真心的融入孩子們生活的社區才能更接近孩子。我覺得西區少年服務中心的社工都十分用心的在對待孩子,並不是很冰冷的說:「我下班時間到了,所以沒辦法再繼續陪伴你。」而是充滿人性的。當孩子有心事來找社工與社工分享時,社工一定會撥出時間,放下手邊的事情來傾聽。不過一體兩面,人人都只有24小時,多花一小時在青少年身上,自己就會少一小時來處理行政事務,或過自己的生活、與自己的朋友維繫情感,要兩面兼顧是一項很巧妙的平衡。有時候我會思考社工員跟青少年之間的界線到底該如何保持?才不會造成青少年過分依賴或是情感轉移等等情其他的情形產生,造成更多不必要的問題。

外展工作據點的消失與興起

    這學期外展的過程當中,每個禮拜跟著社工東奔西走,有時候會遇到外展據點沒人的情形,那一天可能就會變成在幾個會有孩子聚集的地方繞一下,沒有深入的跟哪些人聊天,感覺起來比較停留在淺層的日常生活的了解。一開始我不喜歡也不習慣外展據點這樣的變動,我以為孩子們會因為有社工去跟他們聊天所以固定出現在固定的地方,可是並不是。好幾次撲了個空我內心都難免會有股失落感,一直想他們到底去了哪裡?經過與社工的討論後,我看待這個現象又多了一個新的角度,外展工作據點的消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外展工作的緣由是因為青少年不去學校、不待在家裡,而是在外面與朋友聚會、聊天,甚至有時會有負向連結,而社工在社區中找到他們,給予他們關心與陪伴,也希望能避免、降低負向連結的產生。而當聚會的據點消失後,或許代表他們已經回到了家庭,不在外遊蕩。但也可能因為他們換到了隱密、更私人的場所,所以就不必在社區中出現、聚會,還要被社區居民嫌太吵鬧……等等。雖然不知道我所遇到的小公園群組會是怎麼變化,但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有正向的變化及發展。最重要的事我從這件事體會到「不要忘了自己最原始的目的」。

    萬華區的青少年真的很幸運,雖然家裡相處氣氛可能不好、學校老師處處刁難導致他們不想待在那些地方,但是在街頭上、在社區中他們遇到了一群西區少年服務的社工們,不像其他機構時間到了就下班,而是真心的關心著青少年,走入他們的生活,在國中、高中這段狂飆期這段路上陪著他們走過。

    最後,我要很謝謝在這個實習中帶領我的督導。首先謝謝機構督導蔡蔡,蔡蔡就像姐姐一樣很容易親近,雖然嚴格但也更促使我的能力提升,當我有任何問題不需要害怕發問,因為菜菜都很願意和我討論,有時不急於直接告訴我答案,而是透過討論或讓我自己找答案。過程中我相信我們都一起獲得了很多東西,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現象所包含的層面很廣,不只是用青少年本身來解釋就足夠,還可以加入許多不同的因素去分析探討。帶我一起外展工作的咖哩與小烏龜我們也有很多討論,不管是對於外展的認知、或是對於我們自己本身的想法,都有過一番探討與對話的過程,他們也是未來我若順利進入青少年領域進行外展工作的好榜樣,許多談話的技巧都十分精闢,他們真的很擅長與青少年相處,抓的到其中核心。此外也謝謝4000、芊芊、星星、蝦米、辣希,在實習中對我的關心。學校方面十分感謝許臨高老師還有同一組的同學,雖然每兩周時習一次不像暑期實習這麼密集,但是這樣定期的聚會我們能夠分享彼此在實習中遇到的各式各樣情形,老師也會給予幾個方向的思考或解決的方法、面對的態度。這次實習完,我自己都感受到我的成長,除了覺得自己成熟了一些些之外,在同理他人、回應他人的能力也有所提升,因為當我與朋友對話,給了他們回應後之後,他們也會反過來回饋我,說很謝謝我話說到他們心坎裡。我覺得這樣的感受很真實、很珍貴!也是這次實習除了在外展工作的成長之外,另一個很棒的收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