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臺北市西區少年服務中心,是臺北市第一家少年服務中心,於民國86年(1996年)成立至今,已經有22個年頭,主要服務萬華區與中正區12-18歲的青少年,中心相關訊息,隨時在部落格更新,有任何問題可電話連絡: 02-23030168傳真:02-23037671 中心地址 臺北市萬華區東園街19號1樓 中心信箱:whysocool1996@gmail.com @西少愛你喔!!@

目前分類:工作心得與感想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愛響大聲 17逆風少年回娘家

新聞見報日:2014/06/23
 

記者張立臻/臺北報導
 為歡慶臺北市西區少年服務中心成立十八週年,昨日「有愛響大聲」座談會邀請十七位接受地區社工服務的青少年「回娘家」,一同分享在西區少年服務中心的故事,透過他們的故事鼓勵更多青春期的少年,也讓煩惱的父母親了解如何與叛逆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受到重視迎向生命陽光。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由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為萬華地區十二至十八歲青少年個案提供多元服務,該中心亦為臺北市首創的少年服務中心,創立至今已服務逾二千五百多名少年,青少年個案多為危機少年、中輟個案及違反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等對象,由服務中心社工循序漸進輔導個案走向陽光人生。

 善牧社福表示,相信「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無私關懷與無條件接納,能激發青少年內在力量與美好的特質,因此持續進行「外展服務」,尋找需要協助的青少年,以耐心與恆心,協助青少年解決問題,除預防青少年陷入危機,亦助已陷危機之青少年獲得妥善福利照顧。

 善牧社工組長劉柏傳表示,每個孩子都不應該被放棄,只要耐心對待,持續給予關懷,孩子將會敞開心胸接納他人。通常孩子陷入危機不外乎是家庭失去功能,或是父母親忙於工作忽略孩子,孩子需要有伴,在此情況下容易呼朋引伴、成群結黨進行活動,或許一個觀念偏差,使孩子因此誤入歧途;或是父母親與孩子溝通上出了問題,使孩子亟欲逃離家中。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勇於面對 找到人生方向

新聞見報日:2014/06/23
 

記者張立臻/臺北報導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裡,每位青少年都有藏在心中的小故事。在「回娘家」活動中,他們勇敢面向人群,分享那段「人不輕狂枉少年」的過往,如今他們都已成長,對於中心除了感謝還是感謝,因為當初有中心的志工,秉持「臉皮比牆還厚、韌性比小強還強」的精神,感動了他們,讓他們心靈有靠岸之處。

 小妖(化名)說,十年前中心社工在萬華撞球場主動「搭訕」,剛開始對社工充滿戒心,甚至認為自己是不是「有問題」,但社工總是很有耐心邀請參與中心活動,但期間小妖曾誤入歧途吸食毒品,幸好有社工耐心陪伴、鼓勵與引導,在小妖需要之時耐心聆聽,在成長期間,每一次有新一層的認識,他都樂與社工分享,對小妖而言,社工的聆聽使他感到貼心與可靠,中心是他第二個家。

 另一名青少年辣西(化名),因與原生家庭經常發生爭執,導致她缺乏自信、經常感到孤單,因此將情緒轉嫁到同學身上,辣西說,很感謝當初有社工陪伴,因為有社工長年輔導與支持,使她找到人生方向,更由「受助者」轉變成「助人者」,進而成為中心夥伴之一,而且社工總是願意花時間傾聽,不會「一口論定」,並鼓勵她參與中心團體活動,使她逐漸懂得表達情緒、更認識自我,此外,她也參與志工,陪伴失智老人,從服務中學習更多道理。辣西感謝社工陪伴度過那段青春期徬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02000295-260114

轉貼中國時報的電子新聞--------------

榮獲本屆東元獎人文類獎項的修女湯靜蓮是馬來西亞華僑,1990在台開創善牧基地。20多年來,秉持「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的精神,照顧了多達1萬個雛妓、受虐兒等需要幫助的孩子,並協助家暴婦女,提供她們安全庇護的家園。

東元獎共6人得獎

「東元獎」由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主辦,昨舉行第20屆頒獎典禮,由前中研院長李遠哲及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頒獎,頒發科技類及人文類共5獎項給6位得獎人,每人可獲獎金80萬元。

今年得獎人包括「電機/資訊/通訊」類得主闕志克與交大資訊學院院長曾煜棋,「機械/材料/能源」類成大永續環境實驗所長張祖恩,「化工/材料」類台大工學院副院長陳文章、「生物/醫工/農業科技」類國家衛生研究院學術發展處長謝興邦。人文類「社會服務」類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創會執行長、現任顧問的修女湯靜蓮。

出身大馬、現年77歲的湯靜蓮,19歲加入善牧基金會,立志投入社工領域。1985年她到台灣進修中文,從天主教「德蓮之家」得知當時嚴重的雛妓問題,寫信給善牧總會,表達願意在台服務的意願。天主教台北教區附設善牧修女會1990年正式成立,也開啟了湯靜蓮在台服務的一頁。

每個孩子都是寶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夥伴】 給妳/你 青少年工作夥伴們 這是一場屬於你我的盛會 也是西少與蘆少的大事 就像家裡辦喜事般的喜悅 雖然你我選擇走在一條人煙稀少的路上 面對主流價值的挑戰與衝擊 但你我仍努力堅持的在夾縫中 撐出一片屬於自己的空間 展演著 流動著 影響著 這是一個開始 匯集一份屬於你我共同的信念和價值 邀請妳/你 一同欣賞與看見外展工作的美好 歡迎一同加入街頭酷社工的行列 誠摯的歡迎 邀請妳/你 我的夥伴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菜菜:

 

 

看完小P寫的兩篇分享,心中有許多澎湃的感覺浮動著,回到家馬上迫不急待的打開電腦把兩篇文章再度看過,不同的是這次一字一字的咀嚼,每段話都讓我意由未盡,隨著游標接近右下角的盡頭,竟讓我升起捨不得。

 

 

   我會特別喜歡她寫的文章是因為我覺得她使用的方式是故事的方式陳述,多了許多的趣味,加上作者用詞平實,很能貼近讀者,此外,雖然文字中都是陳述別人的事,但卻可以強烈感受到作者那用心與用力體會、反思與覺察後壓縮出的肺腑之言,不像很多文章讀起來很堅硬,像是在機構介紹,少了許多的人味,也就是說少了SWR+少年+社區所交織出來的感動與濃濃的在地蟑螂味。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區的社工  菜菜

服務少年篇之一:追著少年跑

在輔導的工作中
總是一直追著少年的狀況    
因為少年的狀況 一直起起伏伏的
有時乖  有時壞  時好時壞
每天都有新的變化   都有新的事情
社工忙著了解  忙著蒐集資料  忙著關心少年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某日少年中心的社工 菜菜 跟鱷魚聊MSN 有所感觸

這麼多年 萬華少年中心 堅持做青少年外展工作 不管社會局是否重視
仍然堅持不放棄 每周都去街頭 公園 撞球場 陪伴在外遊蕩的青少年

⋯⋯
只是 外展工作手法 並沒有被重視 在台灣 也沒有太多單位在做外展工作
這樣也造成我們多年的外展工作經驗 很難找到可以對話與分享的單位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某日少年中心的社工 菜菜 跟鱷魚聊MSN 有所感觸

這麼多年 萬華少年中心 堅持做青少年外展工作 不管社會局是否重視
仍然堅持不放棄 每周都去街頭 公園 撞球場 陪伴在外遊蕩的青少年

⋯⋯
只是 外展工作手法 並沒有被重視 在台灣 也沒有太多單位在做外展工作
這樣也造成我們多年的外展工作經驗 很難找到可以對話與分享的單位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菜菜

   很高興你們來看我,現在越來越多萬華的人進來少輔院


       我想你們也很頭痛吧!!聽了你們說那麼多外面所發生的事情,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周宙緯(皮蛋)   前萬華少年服務中心的社工員

 

 

 

引頸期盼「愛自己、愛別人」的青少年社會工作手法誕生!

 

放眼過去,從萬華少年服務中心,到西區少年服務中心,至延伸出的蘆洲少年服務中心,已十數年的光陰。如果說,這其中有什麼相同之處,令我感動之處。我想,那會是看待青少年的眼光。因此,今天我要從「眼光」這件事談起

在我還沒踏入社工界之前,台灣的社會工作早就已經在某些老師的努力下,有了它自己的面貌。不管是仿照歐美,還是參考日本,台灣的社會工作始終企圖在自然科學的歧視下,走出專業的味道。也因此,不論是量化還是質化,台灣的社會工作都不斷企圖透過科學的證據顯示,專業的社會工作手法,可以有效解決現代社會中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在這樣的框架下,大社會主義的政策成為顯學,納稅人每年繳稅養愈來愈多的社工,為的就是還他們一個乾淨的街道(沒有遊民)、令人開心的公園(沒有乞丐),以及不會被吵醒的社區(沒有隔壁爸爸打小孩的聲音)。這樣說或許有些誇張,但憑心而論,小小曹事件的新聞價值,不就建構在媒體揭露政府社會福利體制的漏洞?也就是說,當天災人禍發生的時候,我們總是要問:這是誰的責任?這是誰的疏失?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午去土城少觀所  帶活動
先讓少年  看書包裡的秘密  紀錄片
然後 小組分享  從紀錄片中  讓自己印象深刻的是...

我與關在少觀所女生般的女生  一起分享討論
剛開始  少女們  有些害羞  說著她們從紀錄片的發現
話夾子打開後....談了片中劇情  就是活生生 在她們生活中發生
例如  逃家  中輟  家庭暴力  住男性朋友家  飲料被下藥  被性侵等等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個好問題...
誰沒年輕過...瘋狂過....
我想說 我就沒有阿.....
年輕時候的我   很乖 每天就是上課 下課   唸書 考試

下課就要回家 根本沒有在外面遊蕩過 
如果太晚回家 老媽就在家裡拿竹子等我 
住在鄉下 要去哪遊蕩   荒郊野外  晚上黑嬤嬤的  挺恐怖  誰想在外遊蕩  更何況什麼好玩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遠見這期
訪問許多關心少年的單位與機構
當然也有訪問西區少年服務中心囉

韋傑  金童與陸小 的照片 上雜誌囉!!
小丸子和阿拓也上雜誌囉

這期  主要讓更多社會大眾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第一次看自傳劇到現在隔了兩週,延遲的心得文現在要來了。剛又看了一遍「漂流木,你要到哪裡?」的文宣,想起那晚的畫面,因為不是暑假實習,我沒接觸過自傳劇,偶爾片段零星地聽到少年或社工談起,也觀察到自傳劇團員的感情似乎很好,很好奇這劇團在做什麼,知道有公演時,也老早就跟鴨子說我要來看!

    自傳劇演出的那晚,我第一次來到華山藝文中心,才知道台北的夜晚有這樣一個有藝術氣息的地方,看見熟悉的社工在招攬路人看演出與義賣物品,看到屋子內熟悉的少年正在準備,我心裡一直懷抱著是看少年們很嗨地演出自己的生活,想像的畫面是一個舞台,少年三 三兩 兩的在舞台上,講出擬好的台詞,生動的演出,觀眾應該是笑聲此起彼落吧。

    進入會場,表演即將開始,才發現,跟我想像的似乎有些不同,沒有舞台,引言的人也說演員可能會散落在不同的地方演出,這樣子的呈現方式對我來說真是新奇。要開始了,因為不想錯過也不想被擋到,個子矮又臉皮厚的我總是擠到人群的最前面,深怕錯過了什麼畫面。

    還記得第一個是陸小的故事,也開始慢慢進入自傳劇演出的步調,舞台、道具、音樂、燈光、服裝這些都不是重點,也不要求專業演員的演技、聲音或肢體,我看見的是少年最真的一面,講台詞,其實也不像是台詞,就像在跟觀眾聊天一樣,聯想到大學時我們社團常需要演戲,總是把服裝、道具、音樂、燈光等弄得很華麗,也總是強調演員的聲音、表情、肢體要奪目,這樣的劇或許可以讓人開懷大笑,但似乎少了點觸動人心的元素,而少年們的自傳劇,觸動我心。

    整場十幾位少年的故事,塞得我覺得心裡滿滿的,有好幾次也讓人不禁紅了眼眶,第一個讓我想哭的點是韋傑,在他說出很感謝家人的那段的時候,也開始覺得這自傳劇跟我想像的實在太不一樣,怎麼這麼深呀,接著故事一個接著一個的出來,忙著移動腳步跟上演員,在看演出的過程也會不時的聯想到自己的人生,有些共鳴、有些觸動。

    這是什麼呀?不知道耶,唸社工的我不懂得戲劇治療,也不太了解戲劇,我想這股觸動我心的力量是因為那是真實的生命故事,少年們演出的就是自己人生中的事情,即便有些人我不認識或不太熟,仍能感受到如此的真切,謝謝少年們願意與我們分享這些,從中也再去反思自己的生命,我也很敬佩,將自己的生命這樣赤裸裸的呈現在陌生人面前,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呀,我,做不到的吧!

    演出結束後聽著大家的分享,我想一定有不少的人跟我有同樣的感受的吧~我買了幾張義賣的明信片,這兩週我將那幾張明信片分享給我的朋友,在卡上面我總是寫著這麼一句「自傳劇是少年演出自己的生命故事,觸動我心,也與你分享,明年一起來看自傳劇吧!」嗯~明年我也還要來看,少年們不論是在自傳劇中或是在真實的人生裡,都要認真的演出自己唷!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壹、故事開始之前

    外展是什麼?即便在課堂上唸過幾篇paper,也讀了中心的外展手冊,可是在實際接觸外展之前,這還真是個模糊的概念,這個工作手法,在社工界算是冷門的吧,許多人不是很了解,也有許多質疑外展工作成效的聲浪,懷抱著對外展的無知與課堂上討論後的質疑,我的期中實習來到了做少年外展工作歷史最悠久的西區少年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我選擇了跟萬華區的外展,我想,在萬華,我可以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吧。

    實習的第一天晚上就是萬華區的外展,下午我問督導:「外展的時候我要做什麼?」督導說:「去了就知道了呀!」就這樣,跟著兩位社工,開始了我的外展工作。前幾次的外展,都很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或是外展在做什麼,慢慢地,一次又一次經驗的累積,檢討會與個督時的提問,加上中心其他的外展配套工作,似乎,比較知道了外展在做什麼,還有,身為實習生的我可以做什麼。

    四個月的實習過去了,現在的我,外展技巧當然還不夠純熟,也不敢說自己有多了解,還有很多是需要練習與學習的。這篇報告我想分享的是,在這段學習的過程中,我所看見的外展工作,社工在外展時做些什麼呢?實習生在外展時又做些什麼呢?身分不一樣,扮演的角色跟工作也不一樣呢!

    接下來的分享,希望能結合課堂所學的理論,及我所接觸的實務工作,以輕鬆一點的口吻,請大家聽聽我的故事與看法。期待這份報告能讓實習生對外展工作有更多認識。

 

貳、故事的序言

    在正式前往外展之前,我們需要知道中心對外展的定義、信念、目標與理論模式,並且在正式的外展工作之中,檢視實務中是否與之相符。也唯有認同中心的信念與目標,才能與社工們組成一個外展團隊,讓不同身分的我們都能發揮自己的功用。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緒言

 

「哈囉~你好,我是新來的實習生,我叫GBB…」。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我是研究生,但這是我的第一次實習,在台北市萬華區的西區少年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這個故事是想分享在這四個月的過程之中,我學到、聽到、看到跟感受到的,也希望透過文字,好好整理這段時間的思考與心得。

 

 

二、           實習內容

 

    每週二跟四是我實習的日子,這兩天的下午不固定但總是會安排與未升學未就業的少年會談,稱呼他們為playing少年,通常不是一對一的會談,而是多人的群組會談(多位社工對一位少年或多位社工對多位少年),地點在咖啡店、速食店或中心。負責的社工是蔡蔡、侯子與咖哩,我還有另外兩位實習生就是跟著他們三位趴趴走。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到了畢業的季節
恭喜  今年要畢業的少年們
我們知道 你們要畢業 真的很不容易
能完成國中  高中的學歷  真的很棒
希望未來  你們能繼續朝向自己的夢想與方向 前進
加油..................................祝福   前面的路途  順利  又開心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華少年服務中心的故事 part1 by 世芊

掉入回憶的流裡…這一切是這樣開始的~

時光回到1996年,當我還在善牧的德莉中途之家工作的時候,我就聽說了善牧想要去承接一個台北市政府委託的青少年外展中心,內心對這個中心十分嚮往,但因為當時的目標是要準備出國唸書,當一直等不到入學許可的那段時間,我心裡在想若真的沒申請上學校,就請調去那個即將成立的外展中心好了。事並沒有就這樣成了,兩年後,我才第一次踏進萬華少年服務中心的大門。

我為什麼會對這個外展中心有興趣呢?這要回推到1995年,我有機會去菲律賓參加一個天主教亞洲主教團平信徒委員會和天主教兒童局合辦的「關懷危機兒童研討會」,當時有機會到菲律賓的一些機構去參觀,關心所謂街頭遊童(street children)的問題,印象很深的是,我們去做生活體驗,跟服務街童的機構社工一起去看一些孩子甚至他們的家庭,在街上討生活的狀況,有些家庭就真的在街上搭起了他們簡易的臨時住處,機構除了外展去街頭,跟這些遊童做朋友,提供他們街頭教育(street education),也有一個二十四小時開放的drop-in center,提供緊急安置與庇護。

當然這些遊童裡也有青少年,按照國際的規定十八歲以下都是兒童。有一個小女孩,她那雙清澈迷人會說話的大眼睛,至今都還能清晰出現在我的腦海裡,這雙明亮的眼睛開啟了我對外展工作的想望。當時,她讓我牽著她、抱著她,跟她一起玩,直到我們要離開時還依依不捨的道別。

從菲律賓回來後,我仍在少女中途之家做安置社工,閒暇時間,就開始了我的外展生涯。我和另外兩、三位夥伴(一位是天主教社會發展委員會—現明愛會的工作人員、一位是天主教福利會的夥伴、善牧的陳修女和我),開始不定期在夜間到西門町去做觀察,看看青少年會在哪裡,當時,我們也到過華西街、環河南路一帶觀察紅燈戶,還沒被禁的公娼,日後,來萬華上班以後,我才發現這個地方是我在做街頭體驗觀察時來過的地方。

1996年7月,還沒離職前,我有機會去了一趟香港,不會廣東話的我,單槍匹馬跟協青會的外展隊一起去進行深宵外展,晚上十一點到位於油麻地的辦公室集合,接著坐車到尖沙嘴天星碼頭、附近麥當勞等地展開尋找深夜不回家少年的工作,有些孩子有意願的就先在社工員的護送下回到機構辦公室去借住一晚,我們的工作一直到凌晨,看著天漸漸亮起來,護送最後一批孩子回到他們位於青衣的家。

這些經驗開啟了我後來對外展工作的熱情,去美國唸書時,我曾試圖希望可以去提供外展服務的機構實習,很可惜沒有這樣的機會,但我兩次的實習都跟社區的服務有點相關,我也有機會去到美國很多不同的家庭進行訪視,現在想想在美國費城某些社區還真的跟萬華有幾分相似,housing project的住宅跟平宅的感覺有點類似,當你進入時,同樣有光著上身的阿伯用奇怪的眼光注視著你…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華少年服務中心的故事 part2 by 世芊

我所知道最初的萬華少年服務中心

善牧為什麼想經營萬華這樣的少年服務中心?就我所 知,過去我們有一個單位稱做外展,他們的工作是去觀 護所帶活動,也追蹤一些岀所的少女,在追蹤的過程中 發現,我們真的很需要一個空間讓少女們可以來,並有 歸屬的地方,像中央大樓那種辦公室的場所,是很難讓 青少年產生歸屬,並很渴望可以去的,除了“人”以 外,應該要有一些其他的硬體設備與空間,讓我們服務 的青少年可以停留並喜歡去,在那邊可以感覺到輕鬆自 在的地方。

當社會局有這個公設民營少年中心想法時, 主動與善牧聯繫,因為善牧是國際性組織,在國外也有 一些外展的經驗,所以期待善牧能夠去投標。當時成立 的規劃是否希望在各個行政區都成立或是有分區的考 量,目前已不可考,但當時我的前輩們在做機構介紹時 都會說,社會局有意在各區都成立少年中心,首先選擇 了青少年問題比較嚴重,需求比較多的萬華區。基金會 得知萬華少年中心招標的案子,就開始寫計畫書準備投 標,撰寫人是蔡怡佳(後來中心第二任主任宏信的太 太),第一份投標的計畫中主要服務對象是鎖定在少女, 經營理念是以社區為基礎,以他們(青少年)為中心。

基金會提出了幾個有趣的問題:怎樣的社區條件使得這樣 的青少年問題成為可能?這個社區用怎樣的土壤來孕育 他的青少年?青少年在這個社區的位置在哪裡?他們如 何理解自己的過去和現在,以及能到怎樣的未來?

當時的計畫目標為:

1.以外展服務方式,主動提供行為偏 差、翹課、翹家,在外流浪之少女適時輔導及相關之服 務措施,以減少接觸及誘發犯罪的可能,預防少女誤入 歧途。

2.與學校合作,照顧目前教育體制下適應不良以 至於逃學之女學生,提供以個案為主體之教育與輔導計 畫。

3.防治離開少年觀護所及婦職所的少女再度犯罪, 提供所需的輔導及相關服務措施。4.以萬華為據點,集 合相關資源,建立區域性少年問題防治服務網絡。5.協 助少女重建與家庭、社區的關係。後來,在投標的過程 中有另外兩三家投標單位的競爭(分別是導航基金會、青 友中心、勵馨基金會)。最後,由善牧得標,也開始了我 們這十年的故事。

一開始,聽說中心是暫時在莒光路租了一個三十坪大的 辦公室,找到五位工作人員就開始少年中心的工作,接 續之前善牧外展單位的工作,持續進觀護所去帶領團體 與課程,也開始在萬華區進行外展的初探,甚至也安排 工作人員去香港的外展機構參訪與學習,並已經開發岀 東園街老地方和慕客兩個外展據點,同時,還有去學校 認輔學生,並也在著手新的場地的空間規劃與中心開幕 等等活動(中心Logo設計比賽等)。

第一年,工作人員的 折損率很高,從資料中顯示,到第二年除了主任和另外 一位跟善牧淵源比較深的工作人員以外都紛紛離職,開 創性的工作不容易,後來我也親眼見識到其他新成立的 少年中心頭兩年人事的變動。

第二年(86年)開始,中心 搬入梧州街現址,中心的工作正式分成三組:外展組、 中心組與學校組,三組的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彼此的工 作都很獨立,偶爾會一起辦理中心較大型的活動。中心 開放時間是從下午一點到晚上九點,週三到週日,所以 中心組的工作人員和其他工作同仁的上班時間不相同, 他們的工作內容以在中心值班,陪伴來中心活動的會 員,並舉辦會員的活動,如:社團、慶生會等,也會針 對會員中有特別需要的少年開案進行個案工作。

學校組 的工作主要是接受學校轉介追蹤認輔的學生,也會去學 校進行團體工作。外展組就開始在社區內進行景觀勘 查、據點外展、西門町的宣導諮詢、也會接受少年隊夜 間勸導名單的追蹤諮詢(這部份工作跟少輔組有很大的重 疊)。

87年2月,由當時學校組負責的社工員規劃了一個 多元性向發展方案(善牧學園的前身),讓中心接觸會 員、外展少年、學校追蹤個案當中的中輟生都能來參與 的一個方案。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華少年服務中心的故事 part3 by 世芊

我與萬華少年服務中心的磨合

87年7月我剛從美國回來,就被執行長湯修女找去見面,要談工作的事情,其實原本並沒有打算一定要回到善牧工作,也想試試除了青少年以外的領域。但在修女柔情的攻勢下,她很希望我能到萬華工作,這個地方對我而言是一個吸引,但事隔兩年不知道是否還有機會?也不清楚這邊的工作內容跟我當初想的是否一樣?跟修女談完後,她希望我去萬華看看,看看環境再決定,我就這樣走上一條陌生的街道,也不知道未來的九年我會一直來回在這條街道上,從原本的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習以為常。<

初次進入萬華少年服務中心的感覺,這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因為是暑假,中心很熱鬧,有好多人,歡笑聲不斷,像是一個可以包容很多青少年需要的活動空間,實習生、工作人員跟青少年玩成一片,有人在打撞球、有人看漫畫、下棋、聊天,很和樂,也很有活力。我想這會是一個不錯的工作環境,中心沒有修女(跟我之前在善牧工作的經驗不同),主管是社工背景的非出家人,不知將來會擦岀什麼樣的火花,但這個第一印象讓我產生想來這裡工作的動機。

剛開始工作時,我不太清楚自己能做什麼,修女希望給我一個“督導”之類的職稱,但我只不過在善牧工作過快兩年,以一個門外漢的身分(非社工相關背景出身),剛去唸完社工碩士回來,照青少年的說法:「嫩啊!」當個實習督導已經免強了,不管修女要給什麼職稱,我都要從頭學起。我也發現同事們對我也有一些不同的期待。很多人期待從我這邊獲得什麼樣的“督導”,而我自己也很需要督導,加上離開台灣兩年,很多文化與社福系統都要重新適應。我只能邊走邊摸索找尋自己的定位,跟我同期進入的還有一個非社工相關背景的同事,她是一位教友。(註:當時的環境跟現在真的很不一樣,聘用的工作人員不一定要是相關背景畢業的,只要你有心都可以來試試看。也看到整個社工環境在這幾年來快速的變遷。

(暑假因為還有多元性向發展班在持續運作著,我的工作就是什麼都跟著做一些,在中心陪會員一起活動、去多元性向發展班的學生家做家訪,偶爾跟著一起上些課程,跟外展組的實習生一起去景觀勘察,負責外展工作的社工員在七月底離職,我是七月二十四日到職的,我剛開始上班的那幾天,這位工作人員都在放假,所以我只跟她一起在辦公室一、兩天,她也沒有跟我做什麼工作上的交接。偶爾修女也會派我去做一些跟這個中心沒有直接相關的工作。就這樣,過完了暑假,到九月,負責多元性向發展班的同事(原本是中心組的),因為負責學校組的同仁離職調過來暫代工作,撐過一個暑假後決定要離職,執行長請她先去放長假(放完長假後她就轉調別的單位,沒有再回來工作)。

多元性向發展班的工作仍需繼續下去,中心開始積極找人,這時原本有一個僑生(馬來西亞籍)因為評鑑時被發現是外勞而暫停工作等待工作證核發,也回到中心來工作,中心人事大致底定。經過分配後,人力配置方面有兩位男生做中心組工作,上班時間跟其他人有些不同,週二到週日,每天晚上舉辦團體由每位工作人員分配帶領(打破分組),多元性向發展班的工作由一個新聘用社工背景方案負責人和一位非社工背景同仁擔任導師,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幫忙做中輟生的拜訪,班級學生的個案管理與部份課程的帶領。當時還有一個很好的福利,就是工作人員的督導與成長團體,執行長請了當時還在師大心理諮商與輔導博士班唸書的張莉莉老師來帶領我們。每週二下午進行員工的團體,老師帶領我們進行家庭重塑。

也是因為這個團體的進行,我們彼此之間迅速的熟悉,了解每個人成長的家庭對我們的影響,也透過一些心理演劇來進行工作人員本身創傷的治療。當時中心也鼓勵工作人員針對自己的興趣去發展團體,並鼓勵工作人員自己去帶領團體寫方案,並從中學習。我當時因為自己有興趣也受到督導老師的鼓勵,就開始自己搞一個戲劇小團體,並有機會跟著去督導老師帶的心理劇團體擔任協同領導者並觀察學習。那時因為大部份心力都投注在多元性向發展班和中心的經營,外展工作有些停擺,社會局還因此提出請我們要做外展工作的要求(現在想想還真是好事,當時局裡面是很重視外展的)。

因為局裡提出的要求,淑芬主任告訴我,按照目前的人力分配,我和她是屬於外展組的,我們兩個要開始做外展。雖然一開始吸引我進入這份工作的是外展,但感覺一切像是要從頭開始。我曾聽同事說過,第一年為什麼人會折損的那麼快,是因為去做外展的工作人員為了很融入外展情境,又要跟外展少年打成一片,所以在穿著打扮上都改變了,而且經常要工作到很晚,跟青少年混在一起,漸漸的迷失了自己。

另一方面,也聽之前工作人員在做簡介時說,外展工作比較難看到成效,所以很多社工員去泡沫紅茶店跟青少年喝茶、聊天,但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所以沒什麼成就感,也交不出什麼具體的成績來。我唯一能學習外展的方法就是透過閱讀前人的紀錄與計畫書了,我發現之前的社工員有把外展的流程與計畫做出來,也有認真做社區的景觀勘查工作,每一里都有做里長問卷,從這些資料中我對萬華這邊的外展工作有了基本的輪廓。中心組的同事光宇也經常會口傳一些當時外展工作的情況,後來也會熱心帶我去中心附近逛逛(所謂景觀勘查),經過多元性向發展班學生的家訪與課外生活的陪伴,我也對萬華社區比較認識與熟悉了。

接下來的挑戰,也是我從前人那邊聽來的,好的工作夥伴很重要,要找到能夠一起工作的夥伴一起打拼。87年底,中心發生了一件大事,有一天半夜,中心被侵入,第二天早上我去上班的時候,因為當時通常都是我第一個到辦公室,很多多元性向發展班的小朋友都以為我是負責開門的,那天有一個少年(中心會員)坐在門外,他說他來的時候中心就是這樣了,中心門是開的,玻璃門被打破,進到中心後,放在走廊上的電腦都被摔在地上,漫畫區的書櫃也被翻倒,最誇張的是大理石做成的撞球桌被摔成四半倒在地上,真是怵目驚心,以前曾聽來參觀的人說,聽別的國外機構分享過,青少年會破壞中心場地,中心過去也曾發生過,有青少年在中心打架,拿撞球桿將天花板的石綿板戳破,有小東西遭竊等,但這個情況還是首次見到,我們猜想一定是青少年所為,因為前一天,多元性向發展班一個學生在中心鬧事,因為用藥後神志不清,拿椅子要丟老師,又對工作人員作勢揮拳,經工作人員勸阻後無效,當天中心內僅剩下女性工作人員在,所以主任決定請管區警察來協助請這位少年先行回家。

少年被警察送回家後,過半小時後又出現在中心,說是老大叫他來謝謝老師的,之後也很正常無異狀,接受工作人員的指示與配合課程。當天晚上中心就發生了這個事件,沒有任何證據是誰做的。(註:多年後,一位少年坦承當天是那位被請走的少年夥同另外三名少年,共兩男兩女侵入中心所為,但少女們說他們純粹只是在旁邊觀看而已並沒有動手)因為這個事件,中心加裝了攝影監視器、花格鋁、鐵拉門,中心會員服務的部份暫時停止開放,僅保留夜間團體(社團)與假日活動的部份,白天時間為避免會員與多元性向發展班學生之間的衝突與相互影響就沒有開放提供會員服務。也因此中心組的工作人員可以重新安排其他工作,一位因為是教育背景(師大心輔系)所以轉至多元性向發展班,另一位就跟我搭配做外展(但他必須先請兩個月的假去準備高中學歴測驗)。我想到重展外展工作的方式是去老地方泡沫紅茶店舉辦「街頭主題工作坊」活動,藉機把人氣聚集也讓少年認識現在中心的外展工作人員。

當時我的團隊夥伴就是當期在中心實習的四位實習生,一位志工,還有中心的另一位同事(她比較沒有參與活動內容的討論與規劃,僅配合執行)。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夥伴很難得,是一起革命的夥伴,其實大家都沒有太多經驗,但一起討論、一起尋求解決方法,其中有兩位到現在都還是很好的夥伴—一個是我人生的伴侶(目前他已經離開這個工作了,當時打死也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結局)、另一個是依然一起工作的中心二老蔡蔡。

很懷念那時的工作,可以專心的做外展,我一週可以花個一天準備外展的活動道具、寫紀錄、想計畫。而實際跟青少年在一起,陪伴他們的過程也很愉快,關心他們的生活,進到老地方就是融入在那個情境中跟老闆娘和阿姨聊天,打入青少年的團體和生活中,從中看到我們和青少年關係的改變,也在很多不同的機會中進行機會教育,將社工員的生命也展現在這群少年面前,讓彼此有機會進入對方的世界,當更認識的時候就可以用社工背後的資源來提供少年協助。不用擔心開多少的個案量,只要讓青少年知道有人關心他們,有問題可以找成人商量,可以在玩樂中有所學習,無聊時有正當活動可以參加,讓社區人士知道有一個單位關心青少年,很多影響是在潛移默化中發生的…

這是我在萬華工作的第一年,一切都在摸索中,在這中間,我在多元性向發展班接了兩個女生和一個男生個案,帶英文課程,協助多元性向發展班的各項活動—開學典禮、行政會議、志工講師會議、畢業典禮等,自己負責帶一個中心夜間團體,寒假期間全中心一起辦了一個營隊,後半年我開始正式進入並主責外展工作,執行一個外展的方案和景勘工作,也定期開始去外展據點工作,接了幾個中心會員的個案,針對外展經常接觸少年建立個案資料檔案,做幾個外展的群組工作。

這年中,我交到很多青少年的好朋友,也第一度思考是否要離開這個工作?這個工作是否真的適合我?要進入第二年工作前,面臨主任要離開的問題,本來修女打算要讓我當主任,但我認為自己並不合適,一直拒絕,修女也開始著手找新的合適人選來接任主任。

有青少年跟我說:「4000,聽說你要當主任,原因是妳跟修女的關係比較好。」我心裡在想,我才不要當這樣的主任呢!只因為跟修女關係比較好,這不是能說服我當主任的理由。而且我也不希望外面的人是這樣看我的。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