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壹、故事開始之前

    外展是什麼?即便在課堂上唸過幾篇paper,也讀了中心的外展手冊,可是在實際接觸外展之前,這還真是個模糊的概念,這個工作手法,在社工界算是冷門的吧,許多人不是很了解,也有許多質疑外展工作成效的聲浪,懷抱著對外展的無知與課堂上討論後的質疑,我的期中實習來到了做少年外展工作歷史最悠久的西區少年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我選擇了跟萬華區的外展,我想,在萬華,我可以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吧。

    實習的第一天晚上就是萬華區的外展,下午我問督導:「外展的時候我要做什麼?」督導說:「去了就知道了呀!」就這樣,跟著兩位社工,開始了我的外展工作。前幾次的外展,都很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或是外展在做什麼,慢慢地,一次又一次經驗的累積,檢討會與個督時的提問,加上中心其他的外展配套工作,似乎,比較知道了外展在做什麼,還有,身為實習生的我可以做什麼。

    四個月的實習過去了,現在的我,外展技巧當然還不夠純熟,也不敢說自己有多了解,還有很多是需要練習與學習的。這篇報告我想分享的是,在這段學習的過程中,我所看見的外展工作,社工在外展時做些什麼呢?實習生在外展時又做些什麼呢?身分不一樣,扮演的角色跟工作也不一樣呢!

    接下來的分享,希望能結合課堂所學的理論,及我所接觸的實務工作,以輕鬆一點的口吻,請大家聽聽我的故事與看法。期待這份報告能讓實習生對外展工作有更多認識。

 

貳、故事的序言

    在正式前往外展之前,我們需要知道中心對外展的定義、信念、目標與理論模式,並且在正式的外展工作之中,檢視實務中是否與之相符。也唯有認同中心的信念與目標,才能與社工們組成一個外展團隊,讓不同身分的我們都能發揮自己的功用。

一、外展工作的定義

    依據中心外展工作手冊(2003)所述,外展工作是:「社工主動到少年經常流連聚集的場所,與少年接觸並建立關係,與他們在一起感受少年的感受,找出少年問題的癥結,並將社會資源透過社工員的主動出擊,帶給我們服務的對象。外展的服務對象以逃學(輟學或有可能輟學)、逃家(與家庭關係惡劣)、失依、行為偏差、自我放棄或經常性在外遊蕩的高危險群少年為主。」

 

二、外展工作的信念

    中心秉持著哪些信念在進行外展工作呢?這影響著外展工作團隊的角色與目標。

()正向眼光看待少年

    善牧相信:「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少年不是「問題」,而是「完整有價值的全人」,外展也是秉持這樣子的信念,去認識與了解少年的生命與生活,不是將少年視為「問題與犯罪來源」。

()復原力的應用

    復原力是指個人在逆境之中仍然有突破逆境的能力,自身的潛能或周遭環境能提供其一股力量,支持自己找到生命的出路。中心外展手冊提到「復原力的內涵在於信賴人的力量,找出人內在的美,並使他更美。因為與其找出個人的弱點,不如發現其優點與潛力,並懂得發揮他們。」所以,進行外展工作時,注重的是少年與外展環境中的優勢。

()「人在情境中」而非「個人歸因」

    少年的行為與問題都可能受到家庭、同儕與生活環境的影響,即便是觸法行為也不該純粹的歸因於個人,多去了解少年的背景,可以更了解少年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

 

三、外展的階段性目標

    外展的工作目標是走進少年的社區生活,了解其問題與需求,提供社會資源的協助與社工的關懷。而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階段性目標:

()外展工作起步階段

    透過景觀勘查、了解社區生態,找尋少年聚集據點,是為了發掘有服務需求的少年,知道少年在哪裡,此階段的目標著重於開發服務對象。

()外展工作穩定階段

    我覺得目前中心比較像是在此階段,外展工作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幾乎所有在萬華社區玩的少年狀況都在中心社工的掌握之中,社工知道少年們會聚集在哪裡,少年們也知道社工會固定去外展,有事情也會主動到外展地點或中心找社工,有新朋友有困難也會引介認識社工。此階段目標著重於,在現有的人力之下,掌握哪些是正在與其工作的少年,陪伴少年走過這一段,也幫助他們處理問題。

()外展工作再開始或擴展階段

    原本輔導的少年大致上告一段落,社工有足夠的人力再去開發更多需要服務的少年或擴展到更廣的區域,這個階段的前提是社工現有工作量減少或社工人力與資源增加才能夠達成擴展的目標。

 

參、故事的進行式

    我的故事開始了,也還在進行中,一連串的問題,在過程之中,慢慢地,找尋答案。

一、為什麼是在這裡外展?

    前幾次的外展我們都到附近的兩個小公園為主,那裡有許多聚集的少年,很多是社工認識的,也有一些是不認識的。在選定據點之前,外展團隊會去做社區的景觀勘查,到社區的每個地方去繞一繞,看看有沒有少年的聚集地,拜訪少年常去的店家(ex撞球場、網咖),跟附近的居民聊聊少年聚集的情況。但是在我實習時,萬華區已有選定的外展據點,所以我沒有跟到景觀勘查的工作。

 

二、為什麼要換據點?

    大概一個月後,據點從公園換到了某國小,社工評估原本據點所據集的少年大多是社工熟悉也了解其近況的一群,除了在外展時遇到,他們有事情也會到中心來找社工,國小有另一群少年聚集,這個國小以前也曾經是外展的據點,為了服務更多的少年,我們來到了國小。

 

三、哪些才是我們要服務的少年?

    所有的少年我們都不認識,要怎麼辨識哪些是外展少年,哪些只是附近來打球的孩子呢?有幾個辨識的方法:

1.社工介紹

    認識社工的少年大多也知道中心有許多來來去去的實習生,也都習以為常新的實習生的到來,初次見面時,社工會介紹一下我們是實習生,還有少年的名字,不過有時社工會忘記介紹或當下情境不適合介紹,我們可以觀察,哪些是社工認識的少年,這些少年跟哪些少年是同群的,便可以知道誰是外展少年。

2.少年的標的行為

    最明顯的就是抽菸、吃檳榔,或是喝酒、用藥、賭博(但這三種較少碰見)。講髒話或開黃腔,男女生間有過於親密舉動。

3.少年的外觀

    染髮、髮型特異、刺青、衣衫不整、骯髒、有異味,衣服每次都穿同一件(除了制服之外)

 

四、社工在做些什麼呢?

    群聚的少年通常都是好幾群,有時也有一些落單的少年,那麼多群,大家都想找社工聊天,但是社工只有兩個人,該怎麼做呢?

1.掌握聊天的話題與節奏,適時地轉換對象

    少年想分享的生活事情可能很多,但一個晚上就是兩到三個小時,社工不純粹只是少年的朋友,聊天的目的是了解少年是否有需要幫助的問題,看似輕鬆的聊天,也是在收集少年的近況資訊,所以,話題與節奏由社工來掌握,不能少年被少年牽著鼻子走而錯失了原本的目標。對當下聊天對象收集資訊告一段落的時候,社工也會適時地轉換對象,告訴少年,我得要去跟別人聊一下,少年通常也都會接受。

2.觀察據點生態與少年整體狀況

    社工會選擇在一個看得見所有人的地方,邊跟少年聊天的同時,也觀察著據點是否有特殊的人事物,實習生、志工跟其他少年在做什麼,確保大家的安全,也在有特殊狀況的時候提醒我們。

例:某次外展到公園時,有許多少年,還有幾位社區成人,算是某些少年跟的大哥,我們社工+實習生一群人一起靠近,引起社區成人的注意與不滿,社工發現了之後馬上提醒我們,不要全部人都擠在一起,會被誤會我們想幹麻,差點可能會被打。

 

3.打球、玩牌、食物都是一種工具

    在國小有籃球框,社工總是會帶著籃球或排球,跟少年一起打球或是在旁觀察少年打球的情況,打球不只是打球,過程中會跟少年聊天,也從少年的反應與表現來推測少年的心情,或是做為一個藉口來開啟欲與少年談論的話題。

例:社工想跟少年談關於他自信的部分,其實不管他球打得怎麼樣,便可以用打球當作藉口來開啟對話,社工:「ㄟ,怎麼覺得你今天打球的時候沒什麼自信」。

    玩牌跟帶食物也都是建立關係或開啟話題的工具。

4.真的有危機介入

    外展時可能遇到少年有不同情況的緊急事件,此時社工便會進行危機介入的處理,給予少年實質上的協助。

(1)經濟問題

    經過社工評估,少年的確有經濟問題,造成生活困難,則可以使用外展工作的經費,幫少年添購一些乾糧或生活用品。

例:某次遇到某位國中生少年,帶著她國小的妹妹出現,經過聊天之後,發現她們跟親戚家裡有一些衝突,她跟妹妹搬去姐姐的公司宿舍住,平時三餐吃飯都有問題,常常沒有吃飯或很晚才能吃,在聊完之後,社工馬上帶她們去隔壁的麵包店與商店,買了一些麵包、餅乾與泡麵給少年跟妹妹帶回去,也給了少年一張名片,跟她們說,如果願意社工協助處理補助跟家裡的事情,可以再連絡社工。

(2)家庭關係

    有些跟家裡吵架或逃家的少年,家人很擔心,會請社工協助找孩子回家,社工除了跟少年談,有時也會跟少年的家人談,即時地處理少年與家庭關係的問題,雖然不可能當下完全解決,但重點在於處理當下的危機。

例:某位少年幾天沒有回家,可能是住在別的少年家或流連街頭,少年國小的妹妹也跟著少年行動,在與少年談了之後,連絡少年的家長,最後請少年跟妹妹先跟媽媽回家,處理了少年與妹妹在外遊蕩的不安全狀況。

(3)打架衝突

    少年可能打球或進行活動時產生衝突,也可能引發打架事件,社工會出面阻止,若兩方都是社工所認識的少年,會將雙方拉開,若只有一方是社工認識的少年,就拉走認識的那方,安撫少年,並協助溝通,再視嚴重程度報警處理。

(4)自傷行為與自殺意念

    少年可能因為生活中的煩惱而有自傷行為或自殺意念,社工會跟少年談論自傷或想自殺的原因,並使用一些談話技巧,引導少年走出負向情緒。

例:某次在國小時,少年打電話來跟社工說另一位少年在某國中外自傷,後來我們跟著社工一起離開國小去找那群少年,社工便處理自傷的少年的問題。

 

五、我們實習生能做些什麼呢?

1.觀察社工的工作方式與談話技巧

    剛開始不知道如何跟少年建立關係或談話的時候,可以先跟在社工旁邊,聽社工怎麼跟少年談,怎麼去認識新的少年,對少年的回應做怎樣的反應,如何追問以收集到想知道的訊息等。也可以把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記下來,事後可以再詢問社工該如何應對。

 

2.進行外展宣導活動

    去外展之前實習生會先設計不同主題的宣導活動(ex性行為、藥物濫用、家庭關係等),可能是一個心理測驗或小遊戲,透過遊戲或問題的進行中,衍生出其他問題來問少年,不只是開啟話題的工具,也是收集少年資訊的好方法,準備一點小禮物或食物,便可以吸引少年想要進行宣導活動。若是不敢一個人,也可以兩三人一組一起出動。

 

3.利用打球或其他工具與少年建立關係

    上述說過打球與玩牌都是建立關係的工具,實習生同樣也能使用這樣的工具,剛開始不知道該談些什麼的時候,也可以當作開起認識少年的工具,就是單純的打球也沒關係,多打幾次熟悉了之後就比較知道要聊些什麼了。

 

4.主動跟少年談話

    外展地點總是會有陌生、認識與熟悉的少年,關係程度的不同,可以聊的話題或聊的方式也不一樣,我們可以自己選擇要去跟哪種少年談話,可以去認識陌生的少年,自我介紹一下,初步認識;可以跟認識的少年談談近況或上一次外展發生的事;可以跟自己熟悉的少年,知道他有哪方面的問題或煩惱,深入去談這一塊。當然,每次來的少年不一定一樣,在到外展據點之前我們也不知道有誰會在,所以,該如何選擇就是靠自己的臨場反應囉!

 

5.協助社工與陪伴社工無暇顧及的少年

    觀察社工是否有需要我們協助的地方,像是當社工在處理少年事情時,若有其他少年在旁干擾,我們則可以想辦法引開干擾少年的注意力,或是把少年帶到旁邊去聊天或打球。社工在跟少年談話的選擇上有其優先次序,比較沒有即時性問題的少年可能就會先被晾在旁邊,無暇顧及,我們則可以去關心這樣的少年,或許他不會做什麼有明顯危機的事情,或許他總是安靜不說話,但他會出現在這裡,也可能想發出什麼訊息讓我們知道,透過觀察與談話,或許可以發現隱含的訊息。

 

6.危機發生時的因應

    若有衝突打架這樣的事件,也可能危害到我們的自身安全,此時與少年關係還不夠的我們應該要保護自己,而不是強出頭或看熱鬧,因為少年可能不會聽我們的,也不需讓社工在處理危機事件時還得顧及我們的安危。也可以協助保護其他未捲入衝突的少年的安危,安撫其他少年的情緒。

例:某次籃球比賽衝突,雙方少年打了起來,西瓜刀都出現了,社工忙著阻止與安撫激動要打人的少年,此時我們不應該衝向前去,而是將旁邊觀看的少年帶到一旁,遠離衝突的發生點,並且處理我們能做到的部分,像是後續的比賽與收拾場地。

    若是與少年談話的過程中,發現少年有危機問題,而自己沒有辦法解決,像是少年自傷或有自殺意念,則可以馬上讓社工知道,請社工來處理,要察覺少年問題的嚴重性與真實性,以免錯失的處理危機的機會。

 

六、搭配中心的外展配套工作

    外展是中心很重要的工作方法,許多其他的工作項目都算是外展的配套工作,像是校園團體、playing群組會談、外展少年來中心會談等,若是我們也可以跟這些配套的工作,將可以使我們更迅速的了解少年、其彼此間的關係與社區生態,在外展的時候也可以跟少年聊其他配套活動時發生的事情,將每項工作結合起來,相輔相成也能事半功倍。

 

七、實習生的功課

    除了在外展與中心時跟社工的學習之外,我們自己也該多做一些功課,像是了解萬華區少年的次文化,用藥、陣頭、性知識等,這些是少年生活中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但可能跟我們原本的成長背景有些距離,想要了解少年,要從了解他們的生活開始。

八、我也能內化中心的工作信念嗎?

    這些信念都是由理論衍生出來,這些理論在課堂上我們也讀過了不下數遍,實務中的執行似乎跟理論有些差距,但在實習的過程中,我所看到的社工都已經內化了那些信念,不過刻意提及,但可以在外展與其他工作時的大大小小之處看見這些信念的體現。跟著工作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自己也慢慢地朝著這個方向去走,雖然不到像社工那樣的自然,但時時刻刻能提醒自己看待少年的角度,因為認同,所以也願意用這樣的信念來與少年工作。期待有一天也能像社工們一樣內化這些信念而運用的那麼自然。

 

肆、故事的續集預告

    實習結束不是故事的結束,或許是下一個篇章的開啟,外展工作還有許多是我需要學的,之後轉任外展志工的我,希望可以透過更長時間接觸外展工作,更了解外展,熟悉外展工作的技巧,期待自己在外展團隊中能有所幫助。我也看見了外展工作的優點與困境,最後也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一、外展工作的優點

()走入社區,看見少年真實樣貌

    在中心或校園裡,總是有著許多的規範,即使有些少年會打破規範,但總也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遵守而不會表現出最真實自在的自己,像是少年來中心找社工的時候,就不可能在中心抽菸。在外展據點,是少年最熟悉的生活環境,可以自在的表現最真的自己,或許也讓我們看到少年不同的那一面。

()了解少年彼此間的互動與關係

    少年總是群聚在一起,也會把彼此的事情分享給我們知道,除了觀察他們彼此間的互動之外,也能最有效率的了解到他們彼此的關係。

()快速收集少年近況的資訊

    外展時總是可以遇到許多不同群的少年,在跟少年的談話中,可以快速的收集到少年或是他們其他朋友的近況資訊。

()讓社區居民了解與參與少年工作

    透過景觀勘查、店家拜訪或與據點附近居民聊天,可以讓居民更了解中心社工的工作是什麼,也可以透過居民更了解少年的生活,有意願的居民也可以協助社工工作的進行,提供少年的近況與資訊。

二、外展工作的困境

()人力的不足

    萬華區外展時所服務的少年很多,平均每次都有1020位,社工只有兩位,在加上幾位實習生與志工,人力還是顯得不足,尤其實習生與志工並不能取代社工的角色,社工人力的不足更是外展工作的一大限制,若要服務更多的少年或是有更深入與全面的工作內容,則應增加社工人力。

()外展工作是需要長時間的耕耘

    從掌握少年的動向與現況,與少年建立關係,了解社區的生態與次文化等都是需要長時間的耕耘,而其成效又難以量化數據呈現,社會大眾或學術界對於外展工作仍是一知半解,也不斷質疑外展工作的成效,然而,少年外展工作是需要花時間去了解,也要時間才能看出其成效的。

 

三、對外展工作的建議

()增加中心的經費、人力與資源

    政府應重視少年權益,重視外展工作,增加外展中心的經費、人力與資源,解決外展工作的困境,才能使外展做得更好、更完善。

()運用不同方式評估工作成效

    不是只看犯罪量有沒有減少,不是只看結案數夠不夠多,不是只看服務了多少人次,有沒有別的方法能夠看出外展工作的成效,或許該聽聽曾經被外展工作服務過的少年的看法。

()讓更多人了解少年外展工作

    即便是在社工界,即便是在少年服務領域,還是有許多人不清楚外展工作是什麼,不論是學術界或實務界都應該多花心思去讓更多人了解外展工作。有了了解才有認同,有了認同才有投入,有了投入才有成效,有了成效政府才會給予更多的資源,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所以學術界跟實務界應該攜手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