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實習生姓名:陸嘉美(小熊)

實習生學校班別: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三年級

督導:蔡慧敏

機構:財團法人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台北市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實習期間:2014年5月27日至8月5日

 

甲、實習期望與習得及反思

(1) 認識台灣青少年服務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在針對青少年的服務主要有經濟補助、安置照顧及問題防治等領域,目標為兒童及青少年優質的成長環境。台北市共有六間少年服務中心,包括台北市西區少年服務中心、台北市中山大同服務中心、台北市東區少年服務中心、台北市南區少年服務中心、台北市北區少年服務中心及台北市南港市信義區少年服務中心。社會局給予各中心的資源緊拙,而且審核過程繁複,在全球管理主義影響下,青少年服務開始走向量化及效率化,中心社工常要花大量時間處理文件報告,提供直接服務的時間相應減少,這是現今台灣青少年服務的一大挑戰。另外,台灣青少年服務仍主要以問題導向看待青少年問題,不少少年服務中心多以矯治的干預手法,而西區少年中心秉持善牧基金會的理念及價值,重視少年的需要及復原力。

 

(2) 對服務機構的認識

中心貫徹著善牧基金會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的理念,主動出擊走入少年的生命,用愛去陪伴少年,耐心等待少年移蛻變,正和眼光與幽默對面少年,工作手法彈性,開放且有創意。本著復原力的精神,幫助少年看到自己的長處與價值,持續用彩虹棒棒堂的價值理念。本年度中心工作的主軸「吾愛吾家西囡仔抵家」以協助青少年從愛自己開始,照顧好自己身心理狀態,再去愛自己的家,甚至到愛自己居住地的社區與環境。

中心的服務對象為台北市西區(萬華和中正區)十至二十歲之危機少年、中輟少年及性交易後續追蹤輔導少年、司法後追、施用毒品、非法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物質等少年,提供危機處理、行為輔導、生涯輔導、家庭關係輔導與團體活動等福利服務。此外,經由外展工作模式接觸到經常在台北市西區活動的青少年也是西少服務的對象。主要工作有個案、外展、團體及方案工作。中心的特色是重視人的價值,強調長期陪伴與關係建立以及有強大的團隊去互相支持。

    

(3) 對青少年的認識

實習過程主要接觸了三群青少年: 個案青少年、外展青少年及酷樂園少年,他們的特性都很不一樣,展現青少年的多樣性。

a.個案青少年

因為督導老師每次訪談個案,都會讓我參與及觀察,因此有不少機會接觸高關懷青少年,對未成年未婚懷孕、用藥及朋黨的議題有很多的反思及體會。督導老師時常提醒不要從問題角度青年,要了解他們的需要。在面談及會談的過程中,少年總是表現得直率可愛,他們的故事也精彩動聽,他們在社區裡迫於無奈生活得很強悍,但在社工面前就能做回最純真的自己,在實習中深深感受到對少年的無條件接納及不間斷的關懷支持對於少年成長的重要。他們雖然大多不如社會期許般走回正路,但是在他們曲折的路上給予陪伴及等待轉變才是西少最重要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在面對這些青少年議題的時候,我不斷嘗試用在學校學到的後結構及後現化主義概念去整理經驗,多從社會脈絡去了解青少年的問題,並嘗試去解構用藥及未成年未婚懷孕的論述,反思它們是如何成為問題,而在這樣的論述下少年到底面對怎樣的標籤和歧視,及在這樣的環境青少年又可以有怎樣的選擇,這些都是個案青少年帶給我的省思。

b.外展青少年

共參與了六次的外展工作,據點為萬華區。外展青少年展現非一般的活力,他們大多來自低功能家庭,會在街上留到很晚,但是他們並不如很多人想像般是邊緣及負面的。他們有很多不同的才能,在打籃球及棒球上都很出色,而且不同群眾的外展青年他們的關係密切,是彼此很重要的外在資源。外展青少年一開始都會表現得很冷漠,但是在接觸幾次之後,少年很快就會記得社工和實習生的名字,甚至會期待外展團隊的再次到來,可見這群少年其實是很需要關懷和愛的。

 

c.酷樂園少年

酷樂園少年的家庭背景會比個案少年及外展少年簡單,但是主要也是來自低補助家庭。酷樂園少年一般有穩定的學業,在課餘後會來中心休憩及玩樂。酷樂園有一班當家少年,他們熟悉機構的運作,在中心表現自在,有時會幫忙食堂、策劃社團及出遊活動,表現出責任感。另外,暑假來了新一班年紀較小的少年,十分活潑。酷樂園大少年一開始都會表現得慢熱,但多花時間之後又會很願意聊天,在酷樂園的工作要很有彈性,因為人數很多,要處理的突發事件也很多,主要也是少年間的爭執。

 

(4) 了解及掌握青少年服務的理論概念及實務技巧

  a. 個案輔導

    主要運用人本主義理論,在社工身上學習對少年的無條件積極關懷及正向眼

    光,重視個人的價值。中心社工對個案少年十分有開放性,面談過程一般輕

    鬆有趣,與少年建立非常密切的關係,另外,中心也常採用群組會談,這是

    很好的學習機會。這次也初嘗個案工作,除了主要跟進一個未成年未婚懷孕

    的個案之外,有很多機會觀察中心社工與少年面談的過程,能學習不同的面

    談技巧,如幽默感及同理心。

 

  b. 小組工作

    主要負責一個歷奇體驗小組,讓少年體驗歷奇遊戲的趣味,並從中作自我探

    索及欣賞自己。是次小組也很不一樣的體驗,因為參與少年的年紀較少,要

    多花時間處理他們情緒及耐性的問題。但是這次小組令我學會了如何從少年

   的需求出發,設計適合他們的小組內容。除了歷奇小組外,實習過程亦有多

   次帶領小組的經驗,包括服務學習社團及拾時樂社團,參與的人數每次也有

   10-20人,而且年齡範圍由10歲至20歲,常有外出的環節,在設計小組內容

   時需有仔細的考量,也訓練了我面對突發情況的應變力。

  c. 活動

   主要負責一個大型的多元性別宣導及認識街友的體驗活動。兩次活動的目的

   都是有關推廣社會議題,讓少年了解社會主流價值及刻板印象對我們的影

   響。雖然設計有社會意識的活動是具挑戰性的,因為中心少年對這些活動都

   較少接觸,但是兩次活動都讓參與少年有不一樣的看見,這是認識社區和連

   結社會經驗的重要一步。除此以外,也有多次協助活動的經驗,包括3次的

   宣導活動、戲劇營及出遊等,每次都和少年有很多互動,並建立更深入的關

   係。

乙. 個人及專業發展

1.結合宏觀及微觀工作

在實習過程中,對於個案工作有很多的體驗和學習,如上述所提及,督導老師每

讓我參與及觀察不少與高關懷青少年的面談,對未成年未婚懷孕、用藥及朋黨的

議題有很多的反思及體會,從中學會不要從問題角度青年,要了解他們的需要,

亦學習了不少的面談技巧。由於在中心提供直接服務的時間很長,必須要注意自

己與少年相處及溝通的模式,因為這樣會決定和少年建立關係的深厚,因此在實

習過程中需運用很多微觀技巧。但是在理解青少年問題(youth question)的層面

上,我會多運用宏觀的角度去分析不同的青少年議題,包括是從政策及社會建構

層面。另外,我負責的兩個方案工作也是著重宏觀概念,希望能去除社會對弱勢

社群如性小眾及露宿者的偏見和標籤,提升少年的社會意識。

 

2.關係的拿捏,對自己界線的自覺

在中心和少年相處的時間很多,接觸的次數很密集,而在重視陪伴關係的大方向下,實習生與少年的關係總是會出現含糊的情況,少年很容易覺得和實習生是朋友,不時觸碰到言語及身體接觸的界線。在實習中最深刻有關處理關係的事情是一個少年的情感轉移,對於情感轉移的理解一直都在書本上,真實發生自己身上還是第一次。少年的情感很直接豐富,而在每天像朋友般的相處中,情感和界線的拿捏變得愈來愈困難,但也愈來愈重要。由於該少年在上一段感情仍未恢復過來,而生活中也有很多壓力,實習生的陪伴他開始依賴甚至有了情感轉移。在這事件中我學會如何能真切地傳遞自己的真心,也去接受少年和自己可能會對一些語言和肢體動作有不同的詮釋,因此必需要對自己實習生的身份警覺,對界線和尺度也要敏感,遇到情感轉移的議題時不要去逃避,反而是要去了解少年在經歷一個怎樣的過程,也要去問自己如何給予適當的回應。最後我和該少年也找到一個彼此舒服的方式相處。

 

3.團隊及合作

在上一次的實習中,很少感受團隊合作的影響力。但是在這次實習中,有很多和不同社工及實習生合作的機會。這不但訓練我們在溝通上的默契,團隊中的不同想法也豐富了自己的構思和經驗,彼此互相給予回饋能帶來正面的力量,也讓自己有更多的反思。團隊工作讓各人可以擔當不同的角色及任務,從過程中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強弱處,例如自己是偏向主動探索型而非觀察型,團隊的力量遠超過一個人的埋頭苦幹。

 

4.對社會工作的熱情及承擔

經過這次實習之後,對於社會工作有更深的熱情。雖然實習期間曾為少年的狀況感到心痛及無力,但是亦正正因為看見了少年在生活中的真實壓迫及掙扎,更深感助人者對少年的陪伴及接納的重要性。實習過程中也反思社會及政策的不公義讓少年在沒有足夠機會及空間發展的環境下成長,社會對於青少年的種種期望及規劃限制了他們的選擇。除此之外,在萬華區看見了不同的弱勢社群如性工作者及街友在社區中的努力求存,深感社福制度的不足及無力,讓人更想從政策倡議,追求社會改變的方向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西區少年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